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构建了收入尺度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吉林省25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测算和验证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研究表明: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户经营水平的条件下,吉林省旱田适度经营规模为9.8~12.5公顷,水田适度经营规模为3.6~4.6公顷,并通过吉林省不同地区规模经营的实践,验证了收入尺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推进收入尺度下适度规模经营,需避免片面追求大规模、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政策误区,应明确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界限,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建立收入尺度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的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营农场创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职工家庭农场已成为国营农场的重要经营形式,农垦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它突出地表现在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和分散,农工兼业化、农业严重波动和后劲不足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去苛求。但是家庭农场有待完善,改革的深入需要更加强劲的推动力,它就是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说,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职工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典型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属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模式,粮食安全缺乏可持续性。研究不同规模下不同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有助于揭示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本文利用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等地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比较纯种植与种养结合两类典型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差异,并探讨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稻的适度经营规模。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论是全要素生产率、水稻生产效率还是要素投入效率,种养结合农场总体高于纯种植农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种养结合农场中合理组织化对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超过了纯种植农场中的专业化作用,其具有高单产、少物耗、轻污染、低成本、抗风险等优点,充分符合国家的"藏粮于技"战略,应受到积极鼓励和广泛推广。经营规模扩张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并不完全是线性的,应基于家庭和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的概念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家庭农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按照省局就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调研方案要求,对有代表性的三个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了解了影响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发展中的家庭农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战略方向。2014年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三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组织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通过土地集中形成适度规模,实行商品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在家庭经营、社会化生产、适度规模等方面有独特的内涵。文章对比分析了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相比,在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土地来源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在工商登记、制度规范化等方面区别较大。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注册登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相似,但两者在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规模化途径、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相比,都是国家积极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两者在组织形式、监督费用、分工水平、生产要素来源方面有明显不同。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存,并不矛盾,无高低优劣之分。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围绕其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展开研究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530个粮食型家庭农场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粮食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的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将下降得越慢。研究还发现,尽管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将随着雇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弥补该下降。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如今的家庭经营不等同于小农经济,不是传统农业的代名词,不等同于小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完全可以成为现代农业的载体,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当前,在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前提下,一部分种田能手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家庭农场。它们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上海市松江区945户家庭农场2007~2017年水稻生产的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经营规模扩张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松江区家庭农场水稻实际产出水平基本接近理论预期的随机前沿生产边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土地经营规模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过小或过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都不利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应该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在尊重中国农业小农户经营将长期存在的现实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从实际出发,走适度土地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扬州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来源于欧美,在我国,成为种养大户的升级版,表现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扬州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 基于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 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3年1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农场作为具有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有生力量。近年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得到中央和各地高度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讲话时明确提出:"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政策体系,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当前正值快速发展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近年来,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三农"政策措施,为解决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家庭农场融资需求,现提出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的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模式—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在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建议。一、家庭农场概述(一 )家庭农场的内涵。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 ,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家庭农场早在 80年代就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 ,它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与家庭农场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指导 ,坚…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契机,紧扣适度规模经营主题,以桥头镇为试点核心区,着力培育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合作社(新型服务主体),通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组织形式)和为农服务综合体(服务载体),将两个主体有效衔接,构建适度规模经营新体系,形成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桥头模式"。"桥头模式"经过充分验证,已在泰州全市复制,适度规模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生产二重性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是与当前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生产关系,是符合农业生产二重性特点要求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农场适应当前的制度环境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13,(11):14-15
针对当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奉贤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家庭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支持具备条件的家庭投资创办家庭农场,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家庭劳动力约束下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分析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关系。研究方法:门槛效 应模型。研究结果:经营规模扩大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过程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制约,即存在门槛 效应,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小于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变化呈“去粮化”, 反之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超过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结论:规模经营不必然引发 非粮化生产,因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约束,并 以多种方式提高种粮收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1家庭经营。即经营者自耕,家庭农场的经营者是本村农户家庭,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除季节性、临时性聘用短期用工外,不常年雇佣外来劳动力从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2规模适度。家庭农场的生命力在于牢牢把握"适度",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要与经营者的劳动生产能力相适应,确立合宜的土地经营规模。随着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