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论文介绍了水产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揭示了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系,并从应用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加强企业间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水产养殖技术降低企业成本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8月13至14日,建瓯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组织市渔业安办和渔政站执法人员与水技站科技人员对辖区9家水产养殖生产企业养殖用药情况进行执法大检查,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依法、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全市养殖用药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国庆前夕。福建省建瓯市畜牧水产局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和南平市渔业主管部门的部署,组织该市渔业安办和渔政站的执法人员对辖区14家水产养殖生产企业养殖用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科学用药,依法用药,确保全市养殖用药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水产养殖行为,绍兴县农业局与县水技站联合邀请浙江省有关专家在绍兴举办了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水产推广部门、各镇(街道)的渔业负责人、渔药经营业主、历年来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的养殖单位以及部分养殖大户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产养殖管理中实施《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原则及其内涵,论述了我国水产养殖管理已取得的成绩,同时分析了我国养殖管理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改善我国水产养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问题;基于循环经济与信息技术理论,提出了从水产养殖水污染效应评价技术、数字水产技术和生态工程设计理论方法等方面加强水污染控制,实现我国水产养殖模式由单一生产型的渔业向复合型景观渔业的转变,有效降低了环境生态风险,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潜在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批准天门市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探路,为了确保水产养殖活动全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实行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跟踪管理,天门市水产局以规范养殖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以主推实用技术、提高渔民养殖技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了河北省水产品安全预警现状,提出了河北省水产养殖安全预警子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及框架体系。河北省水产养殖应在国家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框架体系下,在省级层次上建立水产养殖安全预警子系统。该子系统由水域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养殖生产安全预警系统、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组成。河北省水产养殖安全预警子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预防初级水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该系统与同层级的水产品加工安全预警系统、水产品流通安全预警系统、水产品消费安全预警系统有机结合,构成河北省水产品安全预警系统框架,可以为河北省水产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问题;基于循环经济与信息技术理论,提出了从水产养殖水污染效应评价技术、数字水产技术和生态工程设计理论方法等方面加强水污染控制,实现我国水产养殖模式由单一生产型的渔业向复合型景观渔业的转变,有效降低了环境生态风险,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潜在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国庆前夕,福建省建瓯市畜牧水产局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和南平市渔业主管部门的部署,组织该市渔业安办和渔政站的执法人员对辖区14家水产养殖生产企业养殖用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科学用药,依法用药,确保全市养殖用药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在渔药专项检查中,渔政执法人员对各养殖生产企业渔药的进出仓记录、用药记录、药房陈列药物和依法用药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尤其重点检查:渔药采购、贮存、使用等环节记录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否按规定使用渔药,是否使用违禁渔药和其它化合物,渔药生产许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分析农户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为农户生态耕种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江西省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针对户主或是参与农业经营决策的家庭主要成员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入户调查。利用获取的1 488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农户生态耕种理性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得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值。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及其交互以及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 (1)样本农户平均采纳生态耕种行为4.735项,工具理性评价均值为0.546 8,价值理性评价均值0.354 2,丘陵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值比平原、山地区更高。(2)当前,工具理性在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上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价值理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二重合理性的冲突减弱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率。(3)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耕地收入占比的提高,农户采取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而促进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现代经营主体的转变是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有效途径之一。(4)农户保留仅供自家消费的耕地说明其对耕地生产的安全性持有疑虑,更加愿意进行生态耕种以保持耕地和农产品健康。结论 需要积极落实生态农产品的补偿,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质量监管,实现生态耕种的产品价值,以达到农户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与耕地保护的价值理性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并且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尤溪县和武夷山市等5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发现,福建省食用型野生动物养殖业有所发展,但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且难办证、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技术不够成熟及市场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因而需采取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和规范市场行为等发展福建省食用型野生动物养殖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奶牛养殖业是奶业产业的起始环节,研究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演变规律和成因,是进一步优化奶牛养殖布局,提高奶牛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推进实现我国奶业振兴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199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奶牛养殖区域布局重心变动的轨迹和特征,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计量结果表明,奶牛存栏滞后一期、奶牛存栏滞后二期、玉米年产量、大豆年产量、乳企数量、技术进步、财政政策支持和禁牧政策是影响奶牛养殖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结论]提出把握奶牛养殖区域变动规律、加强奶牛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区域、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优化乳制品企业布局、增加财政补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共1 488份农户的调研数据,从农户劳动力禀赋结构转变和小农生产造成耕地破碎的两大社会现象切入,采用双栏模型将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分为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1)以中位数为划分依据,有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农户数占样本总数的67.20%,有采纳意愿的农户对10项具体生态耕种行为的平均采纳数为5.323项;(2)家庭总人口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采纳程度均呈负相关、劳动力人数均呈正相关,兼业程度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呈正相关,耕地破碎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呈负相关;(3)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还受到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享受农业补贴等因素影响。结论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注重农户临时务工平台搭建,拓展相关信息视野以提升生态耕种采纳度;另一方面应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破碎度。  相似文献   

18.
Using cross‐sectional farm‐level data from 3,164 rice‐farming households in the Philippines, we measure the impact of modern rice technologies on farm productivity while disentangling technology gaps (the distance between production frontiers) from managerial gaps (difference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To do so, we combine a recently developed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framework with impact evalua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for biases stemming from observables and unobservables. First, we find an adequate control group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o mitigate the effect of biases from observable variables. Then, we test for biases that might arise from unobserved variables us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framework corrected for self‐selection. Finally, we estimate meta‐frontiers to assess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option of certified seeds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net income in rice farming.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fact that urban farming is widespread in many African cities there is not yet a clearly defined view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activiti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terviews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metropolitan area of Kampala (Uganda) three different urban farming types were identified: subsistence farming, garden farming and commercial farming. These three urban farming types have their own spatial organisation logic and each interact in a specific way with urban expansion.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le outcome of three alternative urba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Kampala (urban sprawl, urban infilling a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were translated into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use scenarios for the years 2020 and 2030. This allow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impact of each scenario on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urban farming practices. Urban sprawl fragments large open spaces thereby reducing the space for subsistence farming with 80% by 2030. Urban infilling,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s the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to medium scale garden and commercial farming by a possible reduction of 62% of the available farming land by 2030.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useful for urban planners as they give insight in the potential future effects of proposed planning strategies on urban farming.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贴近度的农用地定级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基于贴近度的模糊聚类分析用于农用地定级工作中,以数学模型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进而采用计算机智能化进行农用地定级,并用计算机手段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最后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进行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