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解决了世界上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了保障农户的粮食生产,国家自2002年开始,实施了农业补贴政策,并且政策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在逐渐加大。以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为重点内容,分析了中国农业补贴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即: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以农业补贴为保护政策,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户进行规模化粮食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当前耕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非粮化"问题和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冲击。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种粮面积比例;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及规范性;细化农地利用类型,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为规模化种粮者提供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历经了起步摸索、探索调整、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等四个阶段。当前,日益突出的粮食供需失衡问题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都暴露出当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补贴结构、补贴依据、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等政策要素;完善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和粮食收购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者参与农业生态保护;推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法制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关乎着我国的民生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粮食问题是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有粮则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生产大国的具体国情,从人均耕地资源、自然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基础、农业科技发展、种粮比较收益等五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当前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富有参考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补贴应主要给粮食主产区生产优质粮食的农户和耕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补贴目的不外乎确保粮食经济安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粮食补贴约束条件有三个: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要符合 WTO 的精神;要考虑补贴效率(补贴直接效率和市场效应)。根据粮食直接补贴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笔者认为,粮食直接补贴要补贴给粮食主产区生产优质粮食的农户和耕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深刻影响着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多方位解决粮食销路问题,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行业态势     
中国粮食流通新体制基本框架初确立去年以来,针对粮食供求形势偏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国家及时出台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两减免、三补贴(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业领域的投入,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成…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粮食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二位 ,自 1985年以来 ,人均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 4 0 0公斤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甚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总体而言 ,山东省属于我国粮食生产比较发达的省份 ,但这并不代表其粮食生产中没有问题 ,清醒地认识山东省粮食生产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全省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一、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1 耕地不断减少、退化 ,已威胁到粮食生产潜力的保持。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省,立足自身解决吃饭问题,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省各地必须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流通储备三道"防线",牢牢掌握粮食保供的主动权。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要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人口、耕地、粮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人口、耕地、粮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研究杨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省的水产、畜牧、林业、乡镇企业都发展很快。农业最大的根本问题是耕地锐减,粮食生产不稳,甚至出现滑坡的趋势。广东省人多地少,人口增加很快,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大,人地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记载农业生产活动的历史也有数千年。尤其是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就是奠定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之中,农业经济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粮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百姓有粮,心中不慌;国家有粮,天下安康。本文从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粮食产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出发,探索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提出一种缓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问题和"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而耕地资源价值重建为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农业补贴政策则为我国当前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政策途径.研究结论:(1)全面实现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认识价值的生产价值、道德价值的生产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生产价值,对农民进行与农业生产不挂钩的直接补贴;(2)实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对农民进行直接的农业环境保护补贴;(3)实现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社会价值量的大小为农民支付部分保险费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的国家,粮食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在批评了“以粮为纲”的片面性以后,一些地方又产生了另一种片面性,怀疑粮食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对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16亿。面对如何满足16亿人口对农产品需求这个重大问题,中国人正在孜孜不倦探索的时候,1994年地界观察》9-10月期上发表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的论文《谁来养活中国》,曾引发了不少争论。不管布朗先生的用意如何,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是农业是事实,而农业问题的实质就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无粮不稳,无粮则乱,中国人必须正视粮食问题。粮食问题牵及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人口,二是耕地。八日在未来一段时期里(203O年达16亿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这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看到我国粮食就总量而言,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叫做“阶段性的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就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积极意义不仅仅限于解决农民卖粮难、粮食企业仓容不足和财政补贴负担较重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走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粮食安全隐忧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粮食的连续丰产和稳定的供给,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但是,针对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粮食增产并不等于粮食安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新常态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隐忧: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之忧、水资源缺乏、农业生态退化之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之忧、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之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之忧。要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势必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兴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探索市场化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用世界上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耕地"非粮化"问题直接影响着14亿人的口粮。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4号(农业水利类21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耕地"非粮化"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由原来种粮食作物调整为种经济作物和发展林果、养殖业等。有学者认为耕地"非粮化"是流转土地的用途变更,反映了农业种植结构内部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  相似文献   

18.
粮食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约终是赵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自从我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局部的粮多卖难与普遍的粮少不稳等现象已经出现了多次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资源——一耕地和水的严重短缺将是长期存在很难改变的。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均耕地则更少,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资源也只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占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但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寻土地耕作成本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价格、农业规模经营和土地永久弃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由土地质量差异形成的土地耕作成本自然递增规律,通过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而决定着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并影响政府农业补贴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实际效果。研究结论:未来国内的粮食价格将由必须投入农业生产的质量最差、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耕地上的粮食生产成本决定;政府提供的农业补贴,只能保证国内的粮食供给,但不能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大规模的粮食进口会降低国内的粮食价格,使一部分耕作成本较高的耕地出现永久弃耕,从而降低粮食自给率。  相似文献   

20.
正保护耕地,既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不能减少,又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不能降低。日前农业部成立了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迈出耕地保护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稻香谷丰、物产富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然而,过大的承载也给耕地带来巨大负担。近些年,农业资源超强度开发,"四海无闲田",耕地退化比重较大,土壤养分失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