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时期,进一步认识水文化的内涵对于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水文化及水利文化的概念,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水文化的内涵。认为水文化与水利文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水文化较水利文化历史更悠久、内涵更深远、外延更宽泛;水利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在水文化的成熟和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水文化中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张洁  李鹏 《水利经济》2012,30(5):64-68
近年来水利旅游以其突出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剖析水利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努力挖掘水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的水文化产品;努力发展滨水度假养生旅游;处理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保护的关系;改革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管理协调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五位一体"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方略。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从水的属性、作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责任出发,水利部党组做出了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决策,并提出了推进实施的意见。从此"水生态文明"不仅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也成为发展水利事业、建设生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水文化与水利文化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水文化与水利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文化的内涵。并对新时期水利文化研究基础做出总结,帮助明确水文化的研究背景以及重要意义,进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为水利项目建设开展创造稳定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水利现代化的"泛在性、法治性、文化性、公众性、可持续性、智慧性、和谐性",文章以研究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目标。[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功能分析法,从水利现代化的特征内涵出发,结合陕南水利现代化需求,构建了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在选取上涵盖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管理、水利发展能力5个准则的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代表了水利工作的所有内容包括5个大体系、17项指标。并对陕南地区的现代水利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陕南地区水资源保障实现最好,实现程度为84.67%;生态环境保护次之,实现程度为79.65%;防洪减灾体系位列第三,实现程度为72.60%;水利管理及水利发展能力实现程度较差,实现程度分别为66.74%和54.25%。[结论]陕南水利管理、水利发展能力问题已经成为陕南现代水利发展的明显短板,亟需提升。采用上述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现代水利发展水平所做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具有全面性、先进性、可比较性、计算简单、定性定量有机结合、便于操作等特点。研究成果对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的水利现代化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利风景区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六大主体功能的内涵,构建逻辑统一、统计性独立、指导意义强和适用能力突出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格序决策理论运用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后评价,选择灰色格序法作为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的方法,以揭示水利风景区间的相对优劣状态。在满足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目的的同时,对探索新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江苏省南京市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A和B为例进行后评价,发现景区A和B大部分主体功能方面的建设工作是充分的;相较于2014年,两个景区的主体功能在2016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水利旅游已成为水利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发展水利旅游的关键因素。从文化的视野看,源远流长的水文化是水利旅游发展的基础,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是水利旅游的灵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水利旅游的未来。水利旅游只有保持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利经济》2005,23(6):I0003-I0003
本刊征稿的要点:①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立机制、改革体制的目标,探讨研究中国水利的改革;②有关水利科学和技术的新思想、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新设备;③体现水权、水市场的思想,深化水利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水利资产重组,促进水利企业集约化经营,加快推进水利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及经验;④以水市场、水商品为重点,加快水价、电价改革的步伐,实现水价、电价突破,达到水利良性运行的经验、做法和措施;⑤加速水务管理的进程,以科教兴水为先导,重构人水和谐,保证供水安全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⑥关…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真实写照,桃园村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愈益呈现出"离散"型特征,与此同时又在"聚合"中形成了一种新乡村文化。和与世隔绝的古"桃源文化"不同的是,桃园村的新乡村文化展现了传统乡土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之下形成的"形散而神聚"的特征,表明了"传统"在文化整合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延续性。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人内心的和谐,因而,"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正河湖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和谐,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孝感分行投入10.5亿水利贷款支持云梦县"三湖联通"工程,助力"古泽之梦"再现"水乡城市"画卷。孝感市地处武汉城市圈后花园,区域优势明显,同时也是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面对两大优势和发展机遇,农发行孝感市分行积极主动作为,以打造"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现代化的银行"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支农方式,在全力保证粮油收购平稳有序进行、保障国家粮食调控政策有效落实的同时,实现农发行信贷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对接,在政府重点水利、棚户区改造、  相似文献   

11.
刘得俊 《水利经济》2015,33(3):59-62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现代农业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作为支撑,而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出台,青海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青海省灌区劳动力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青海省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机遇;从财政资金、科技推广、区域发展以及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问题;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立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完善政策和组织等措施发展现代水利。  相似文献   

12.
王洁莹 《水利经济》2022,40(5):65-68, 85
从初涉水患意识到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到学习钻研水利的理论技术,再到将水利融入经济民生,最终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业家张謇不断形成完善着其水利经济思想。基于其丰富的水利实践基础,张謇开创了我国水利经济思想之先河,是我国近代水利经济思想的先驱者。从士大夫到实业家,他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转变,而且实现了实业救国的抱负。在新时代背景下,张謇水利经济思想中的民生意识、生态保护意识仍熠熠生辉。当代水利经济发展应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坚持以水利经济增进民生福祉,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晰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发展,总结出我国水利发展相关概念和评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探讨水利绿色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丰富水利发展理论体系,为缓解资源、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解决新时期水安全提供路径建议。[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水利绿色发展相关概念、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两个方向,进行水利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综述与探讨。[结果](1)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涵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景观与水文化提升和水旱灾害防治等; (2)生态要素相关评价指标在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体系中越来越重要; (3)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中区域内部差异性分析有待加强。[结论]水利绿色发展的研究重点方向:(1)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理论体系; (2)兼顾指标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维度性,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3)重视水利绿色发展理论应用与农业、旅游业、文化行业等相关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淠史杭灌区六十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淠史杭灌区水利建设60年来的成功经验,剖析了其建设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推进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福建、贵州、吉林、江苏四省推进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做法,总结出补短板和改革创新两方面的经验,以对其他地区推进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提出应在吸收借鉴先行地区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强  刘汗 《水利经济》2018,36(1):17-19
在客观分析未来水利需求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从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水利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等需求端着手,提出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着力点,扩大有效供给,强化优质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