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国有林场类型划分及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分析了现阶段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与指标选择,论述了提高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09,(3):33-33
近日,国家林业局公布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北京西山林场等104个国有林场成为首批入围者。首批104个森林经营示范林场,将在认真组织编制示范林场经营方案的基础上,探索森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骨干示范作用,为全国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经验和样板。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加强科学森林经营的重要性。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将逐步理顺与完善林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增加资金支持,森林经营迎来了新的机遇和转折点。文章概括性地分析了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的有利条件,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我国传统经营的区别,提出提高现代森林经营主要包括经营方案编制、资源监测、经营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的对策建议为森林经营管理决策者和具体实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省3个典型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半结构调查方法,对森林采伐现状和改革意愿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现行采伐制度存在着分类管理类型多、审批手续复杂,并且与森林经营方案脱节等问题,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政策建议:逐步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5.
以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林地林权纠纷,落实山林权属;加强生态林建设与经营策略,提高森林质量,强化商品林经营的有效方法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森林认证是创建现代国有林场的重要举措,开展森林认证的前提是具有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森林经营方案。本文通过对10家已开展CFCC认证的国有林场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出林场在森林经营方案上普遍存在的7个潜在不符合项分别是:编制的质量、公众参与、年采伐量的控制、高保护价值森林、生态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林场职工培训制度以及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林场在开展森林认证时森林经营方案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以促进我国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推动林场森林认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性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本文从提升国有林场商品林造林项目经济效益的角度,通过财务评价指标分析,为林场商品林造林树种和经营类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经营范式从木材持续收获经营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并且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林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要求林业经济学拓展其研究领域,并召唤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主流经济学中涌现出各种新的理论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们在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问题的同时,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来源。其中,生态经济学对森林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对传统林业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批判与修正也需要生态经济学的自然资本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不断深化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标准与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当今热点研究课题。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参考提要》为主要依据,结合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实际,对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理念,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构建现代国有林场生态、产业、文化体系,总结出"生态领先、产业发展、经营创新、设施完备、富裕和谐"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目标,并提出相应等级标准。定量评价表明,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达到一级现代国有林场标准,属可持续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专门的森林资源供应机构,并已经呈现出规模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趋势。根据对广东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的概述,分析广东省国有林场健康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需要,必须解决国有林场经营规模扩大和资源增长的受约束的问题。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经营区基本是改革开放前通过集体林拨交形成的,林地性质属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国有林场经营区的稳定受到极大的挑战,新一轮集体林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国有林场经营区稳定与农户希望扩大森林经营的矛盾。以利益共享发挥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农户的各自优势,以利益共享化解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农户之间的矛盾,以利益共享创新资源配置,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是推动国有林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国有天井山林场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正春  谢正生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315-317,320
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全面回顾了国有天井山林场大办小水电的创业历程 ,系统总结了天井山林场的经营模式 ,旨在探索国有林场集约化可持续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森林资源型企业的狭义概念,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具有"三重性"、长寿性、管理体制的政企合一性等特殊性;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素质和活力、资源以及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现实发展中的困境,结果表明: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合理开发、经济素质和管理体制的提高以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据此,提出了促进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科学培育与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增强企业素质和活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技术创新;实施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7年国家林业局对中国28个省(市、区)国有林场的调研数据,运用等价性检验的方法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层面上对国有林场的贫困测度和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贫困林场不一定位于贫困县,并且与国有非贫困林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国有贫困林场区域异质性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贫困林场在森林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了相关林业部门应该鼓励国有贫困林场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改善职工生计条件;加强资金管理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而当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短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最为匮乏,并已成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继“两危”之后所面临的又一大危机。本文对林区人力资源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有林场如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林场自身发展优势和经营现状后 ,提出了培育当家树种、发展特色经济林以及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发展私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南云台林场建设谈起,借鉴原山林场获得长足发展的范例,提出了新时代国有林场高质量融合发展机制的立足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国有林场利益共同体。实行股份合作制、"一场两制"、KSF全优绩效等现代企事业管理机制是未来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很难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和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两个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探索市场化改革路子,转变经营管理体制,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实践证明,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坚持分类改革,加强林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建立适应新型经营管理体制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