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粮食区域布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新的挑战:粮食政策的普惠性淡化了区域粮食支持政策效应;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矛盾调和难度大;政策综合集成效应没有发挥,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生产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别日益增大等,优化区域战略布局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构想把粮食区域布局分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区、全国性粮食综合区、区域性商品粮生产区、区域性粮食综合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和粮食消费区等7大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粮食区域布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粮食主产省和消费大省,具有重要的农业地位。而农业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农业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全面多层次的分析了当前阶段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揭示了农业产业结构从过去单纯产量比例调整转变为农业生产结构、行业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区域布局、农业组织全面调整的新趋向,并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粮食产品结构还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品质差,质量低,是目前中国粮食产品生产和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粮食区域布局中要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优化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粮食生产要根 ——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进行布局,就是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热、水、土、气等条…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宜宾市粮食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因地制宜调结构,突出特色抓玉米,收到了初步效果。一、统一思想认识,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与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调整粮食生产种植结构不仅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是关系到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中要合理定位,要通过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市粮食局成立了粮食生产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把积极参与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与订单收购粮食作为今年全市粮食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5.
调整农业结构过去我们曾提出过,但这次调整农业结构与以前相比,意义更加深远,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八十年代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情况下提出的,主要是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从广度、深度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二是运用的手段不同。前次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这次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适应性调整,而是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指导和帮助农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上次结构调整主要解决温饱和吃饭问题,这次结构调整着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投入导向DEA分析方法,以粮食大省河南省为例,估计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考察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变化,估算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探讨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果不明显的基本原因。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很大,导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本文指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需要以优化粮食生产投入结构为抓手,确定各地结构调整方向和优先序,调整粮食生产政策和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7.
对凉山州农业结构调整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凉山州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阐述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目标,近期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目标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调整的对策:一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质;三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四是完善生产及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粮食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态势不断增强。国内稻麦收储制度渐进式推进一定程度上反映政策粮食“保供稳价”意图,但年度内产大于需加大政策性粮源去库存压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山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胶南市认真贯彻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程,特别是在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为探索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新路子,笔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切身工作体会,重点就优化主销区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和结构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加快,夹江县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农业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再认识。立足我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区域经济特色,利用我县农业的比较优势,面对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已势在必行。一、粮食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调整生产结构已是当务之急。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政策性减产,适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在大小春布局上,形成大春三分之二面积抓粮食,小春三分之二面积抓钱的格局。紧紧围绕增收搞调整,重点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着力提高品种质量,满足市场优势需求;二是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定量方法准确评估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农业综合开发对蔬菜产业的项目干预效应入手,以县级为单位,将当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内容包括蔬菜产业的县级单位划分为干预组,其他为控制组。采用可以有效解决样品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通过引入协变量、平衡检验、匹配等步骤,在控制组中找到与干预组成员单位特征相似的成员,构建反事实研究框架。【结果】结果得出,项目干预组比控制组区域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对蔬菜播种面积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利于蔬菜产业壮大。通过协变量影响力分析得出,地区的蔬菜生产优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侧面证明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方向紧跟区域优势的政策宗旨。【结论】可见,通过有方向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扶持特定产业对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15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小杂粮种植面积、产量等多方数据调查,分析甘肃省小杂粮在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粮食安全、区域优势、主产县区和种植规模等多个方面的演变特点。发现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布局分散,产地市场效应不突出;良种扩繁体系缺乏,生产中良种供应短缺;适合产业化加工的专用型品种少,栽培技术粗放且不规范;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精深开发程度低;产业扶持力度小,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甘肃杂粮种植规划建议和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品种扩繁体系扶持、加快选育和扩繁优质专用品种、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培育力度、依靠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优质高产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若干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国内其他杂粮产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 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四川省玉米产业转型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随着中国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国内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也逐步由总量不足转向结构性矛盾,其中玉米产业面临的矛盾尤为突出,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的首要任务。四川既是全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也是玉米消费大省,如何推进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发展还有待于思考。[方法]文章从供需平衡、供给结构、供给效益和供给效率4个角度分析了四川玉米产业供给侧的特征,同时从要素供给、社会化服务和产业链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四川玉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四川玉米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变化,从口粮消费为主转变为以饲料、工业加工消费为主;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饲用作物需求量增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明显,玉米育种成就突出。[结论]提出从优化品种结构、推行种养循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产业链等方面推进四川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花卉传统生产区域之一。在保障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实现的同时,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分析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发展机遇后,提出了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升级花卉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花卉细分品种系列;优化花卉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延伸花卉产业链;发挥南北过渡带的地缘优势;创新花卉产业组织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葡萄生产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葡萄育种、栽培及管理技术的提高,我国葡萄种植已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发展到全国各省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南方产区葡萄的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全国葡萄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我国葡萄生产布局特征,把握葡萄生产变迁特征与规律,对于合理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优化调整葡萄产业空间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葡萄生产的阶段特征与全国层面生产布局的变迁,其次利用微观层面的农户调研数据、比较了不同产区间葡萄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区域特点及其差异;接着引入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采用Moran’s I指数,在Arc GIS中选取基于边界的空间权重矩阵定义,从全局与局部自相关角度分析了葡萄生产投入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理位置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与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葡萄生产呈现明显的"西迁"、"南移"的发展趋势;葡萄生产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受葡萄产业内部与外部因素的驱动,其分布体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葡萄生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即相邻地区葡萄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相似性,且空间自相关性在逐年加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显示我国葡萄投入与产出的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陕甘宁与内蒙古地区,而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进一步表明,地理因素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因素影响着葡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格局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中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粮食必须面临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了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格局演变状态,探索在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选择不同样本数据(省级粮食产量、消费量),通过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对2000~2014年全国稻谷、玉米和小麦的生产和消费的重心进行测算,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3种作物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运行轨迹进行描绘并对其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耦合性进行测算。[结果]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在不断下降,空间布局和粮食利益矛盾进一步加深,区域利益矛盾激化,给新时期粮食储备、粮食调配、粮食多样化供给等方面带来挑战。[结论]需要各区域主体明确责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省际合作,建立区域粮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粮食的合理配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是解决福建省渔业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求,而发展优势特色渔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则是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渔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文章试图从产业空间结构为切入点,重点探索福建县域渔业竞争力与空间布局优化,以期为福建渔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在CTMC研究框架下,首先,运用TOPSIS模型对全省67个县域单元渔业进行竞争力评价,由此将福建省渔业竞争优势划分出"核心区"、"拓展区"、"潜力区"和"无竞争优势区";其次,对22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作了产业结构与分品种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将比较优势分析结果与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调查数据相耦合。[结果]在选择扶持渔业品种上,部分县域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应进一步进行特色渔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结论]福建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致力于打造优势特色水产以提质量、去库存,优化特色渔业空间布局以调结构、促融合,科学分配财政扶持以降成本、补短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1990—2018年我国肉羊产业29个省(区、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定量研究肉羊生产重心的演变路径,为优化我国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心模型计算1990—2018年全国羊肉产量、羊出栏量、羊肉单产等指标重心,对比分析1990—2018年全国羊肉产量、羊出栏量、羊肉单产重心的演变路径、偏移轨迹及移动距离等。[结果]总体上, 1990—2003年肉羊生产重心主要向东南、东北方向偏移;2004—2008年主要向东北、西北方向偏移;2009—2018年主要向西南、西北方向偏移。研究发现,在重心演变路径的变化上,羊肉产量与羊出栏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由于各区域肉羊生产在技术、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追赶学习效应,所以羊肉单产重心变化情况与前两者不同。羊出栏量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最大,羊肉单产年均重心移动距离最小。重心波动剧烈程度由强至弱排序为羊肉单产、羊出栏量、羊肉产量。[结论]在政策上,国家产业政策对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应不断优化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政策,促进肉羊产业发展;在肉羊生产上,目前我国羊肉单产仍不够高,应加大肉羊优良品种选育力度,提高肉羊生产技术水平,以改善羊肉单产不高的情况;在肉羊生产重心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下,应适当扶持生产优势较强的南方地区,以减小北方地区的资源承载压力,缓解北方环境恶化问题,优化肉羊生产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加快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系统分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打基础,管长远"总体要求,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品形象、促进市场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等4个方面的产业战略布局,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