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的生态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不是很协调,面临着一些困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政府应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一  吴铀生 《农村经济》2000,(11):31-32
天然林禁伐与保护工程 (以下称“天保工程”)的建设在四川占 70 %以上 ,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又承担着 70 %以上的在建工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属于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展地区 ,建国以来这些地区主要以木材砍伐为经济和财政源头。“天保工程”的实施断绝了原有的经济和财政的来源 ,退耕还林也使部分农民转变了生活来源。如何在实施“天保工程”的同时又能发展当地经济 ,我们认为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四川民族地区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大调整 ,即从过去对原始森…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三农工作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四川民族地区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四川乃至全国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当前,在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既面临着保护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利用不充分和效益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同时又面临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出发,在分析总结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分布概况、保护与利用现状等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推进理念与技术创新、研发特色生态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着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面临着大力增加产量,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节约和保护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从英国农业的实践看,信息化有助于解决农业涉及因素复杂、区域性和时空  相似文献   

6.
农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物流经济,探讨了农村物流经济发展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三农工作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改变农村经济和生态面貌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机遇,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剖析了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探究了生态文明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下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促进精准扶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撑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构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离差系数原理构建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河南、四川作为典型区域,运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对3个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各子系统支撑作用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3个典型省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协调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均已先后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农业生态文明各子系统支撑作用演化的时空分异明显。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优势条件及薄弱环节,把握发展规律与特点,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匹配度,改善和提升农业供给侧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大力探索生态文明在农业发展中实现的途径和方式,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利益调整的复杂任务,如果宏观导向不当或引导不力,实际推进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和失误。从四川现实看,新农村建设存在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制、政府主导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农业发展新机制、新农村建设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与继承优良传统农村文明的五大矛盾关系,采取有效对策正确处理好上述五个方面的重要关系是从战略上保证四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从湖北省长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探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优势,以利于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找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出路。以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为出发点,探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希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但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断代、破坏等严重问题,亟待传承与保护。采用室外和室内调查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的藏、羌、彝三族为研究对象,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四大方面对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寻求四川地区民族类非物质为文化遗产协同创新新模式,从而使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和谐共生实现保护性开发和传承,同时发展民主旅游,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地区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走农村绿色发展道路既能满足农村生态美的诉求,又能够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当前农村绿色发展面临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及农村现有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困扰。为突破困境,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质;加大乡村科技投入形成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绿色发展模式,同时注重顶层设计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农村经济》2004,(9):80-8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则要以制度创新为中心,走政府主导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民生工程实现,更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遵循绿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相关主体生态文明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