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欧大陆桥沿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汇总了气候,土地利用,植被,地貌,水土流失,人文经济等11个因子,按生态环境潜力,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压力负荷三大类整理成树枝形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2.
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和气候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受此影响,至今我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仍旧分布在西部地区。实践证明,西部地区要摆脱贫困,必须要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通过人类的积极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还要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口素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化带动贫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海铜 《山西农经》2023,(1):130-132
基于塞罕坝地区森林植被覆盖地形图,统计该地区森林植被,利用恢复生态学中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优化因素。同时,通过样本取样分析、林区植被笼罩度剖析等方法,综合研究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探求其生态环境改进过程,考察地区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促使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推动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及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5.4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0.8%;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占总面积的15.8%;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占总面积的32.7%。全区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决定对于内蒙古来讲尤为重要。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列入自治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两年来,通过全区粮食部门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有…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新疆农村地区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滞后、金融法制监管环境欠佳、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本文从优化金融生态经济环境、加强立法监管、强化政府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府东胜煤田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可供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会受采煤影响而被破坏或被污染。煤田开发必须在保护浅层地下水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不断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定西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利用率低、人口问题突出、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使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采取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调整种植业结构、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辽西脱贫致富之路--辽西天然纤维生态产业链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琦 《农业经济》2002,(9):22-23
一、问题的提出1.辽西贫困的根源。以朝阳为代表的辽西地区,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它制约着辽宁的发展,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辽西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它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无力支撑农业的基本生产和农民的基本生活。而该地区以粮为主的封闭式传统农业和与农业关联性较小的传统工业的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非但不能恢复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而且会进一步恶化该地区的生态环境。2.对策。欲使辽西地区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建立能够牵动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即建立一种与可更新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存量“…  相似文献   

10.
亚欧大陆桥沿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汇总了气候、土地利用、植被、地貌、水土流失、人文经济等11个因于.按生态环境潜力、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压力负荷三大类整理成树枝形层次结构.用层次分析法(AHP)将3类环境要素按正、负效应加权模式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陆桥沿线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东优西劣趋势.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西北五省(区)环境和开发潜力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的石漠化土地及其治理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岩溶分布较多的地区,当前有岩溶分布较多的县为115个,其中6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面积2.14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云南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经近5年来多方治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今后石漠化土地的治理的建议:①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做好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工作;②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③适度发展养殖业和种值业;④加强法制教育、实行以法治林;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⑥控制人口增长;⑦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人民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Natural vegetation enhances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for people and wildlife. However, the role of anthropogenic versus topographic factors in driving the extent of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within agricultural lands at large spatial scales remains unexplored. I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and top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extent of agricultural mosaics with high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country of Turkey where a large extent of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vegetation is maintained by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GIS layers depicting human land use, elevation, slope, roads and population data were obtained and summarized at two spatial scales, within provinces and for 100 km2 grid cells covering the country’s entire agricultural land area. Average farm size was also obtained at province level.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and top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variation in agriculture with high natural vegetation. Slope had the largest independent effect on the vari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mosaic with high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The extent of agricultural and settlement area also explained much of the variation in natural vegetation across both grid cells and provinces.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creased as human population and road density decreased across grid cells and as average farm size decreased across provinc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le topography is the primary driver of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within agricultural mosaics in Turkey, the pressures associate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y also influence the cultural and wildlife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 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 (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区荒漠化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大部分被戈壁,沙漠所覆盖;近几十年来沙漠化扩大的速度愈来愈快,形势严峻。形成沙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其中人为原因占主导地位。在人为因素中主要包括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与森林植被的砍伐破坏,其中前者占主导地位。在详细分析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环境的恶化,水环境的演变又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最终结果是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的同时,还探讨了沙漠化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西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该文在分析林西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剖析了该县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的技术途径与效果。实践证明,退耕还草,可有效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畜草平衡,有利于转变当地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林西县的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地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资源、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5个方面对山东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级别;研究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本上由东向西逐渐变差,但局部区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论退耕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退耕实践,首先给出了退耕的广义概念———退耕即出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原因,将耕地停止耕种并将其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进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重点提出了狭义退耕,即生态退耕的概念,并从退耕的目的和出发点、耕地的概念、退耕对象的生态状况以及退耕中“退”字的含义等四个方面对生态退耕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通过比较,认为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back to Forest or Grassland,etc.是中文退耕较为准确的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18.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某一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指标,某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增长极,发展速度很快,城市扩张迅速。为了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选取植被覆盖度这一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间阶段的遥感影像估算郑州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增长对植被覆盖度造成的影响。结论如下:(1)2000年郑州市的植被覆盖度主要以低植被覆盖为主,2014年以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和较高植被覆盖度略有提高;(2)从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看,2000—2014年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主要以轻微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9.
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贵州国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将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自然环境的梯级性和复杂性;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贫瘠性和脆弱性;自然环境地球化学的异常性和敏感性;自然生态环境贫瘠脆弱和社会贫困的区域叠加性;粗放地开发矿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2001~2004年建湖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及其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建湖县生态环境承载力呈下降态势;生态环境单要素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力属于低超载、土壤环境承载力基本属于弱超载;提出了建湖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