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 斑点叉尾(鱼回)病毒病此病的主要症状为20%-25%的病鱼表现为头上尾下直立,呈不协调的螺旋式旋转运动,眼球突出,鳍基部、尾柄和皮肤充血,腹部积水膨大,鳃丝、肝脏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肠道无食,内脏血管充血等。该病的病原为一种疱疹病毒(CCVD)。这种病只  相似文献   

2.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3.
一、水霉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22℃以下的早春,由霉菌侵入鱼体伤口致病。菌丝体在伤口大量繁殖,犹如棉絮;病鱼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到死亡。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在4~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进行预防;(2)发病后每箱(25平方米)用孔雀石绿20克加入10公斤水溶化后全箱泼洒,或用1%小苏打和3%食盐混合液,将病鱼侵浴,当鱼出现浮头时即转入新鲜水中。 二、烂鳃病:此病常年可见,由细菌浸入鳃部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变黑,鳃盖内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窗。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用8PPM  相似文献   

4.
<正> 白皮病又叫白尾病,是由细胞引起鱼苗及鱼种身体后半段发白的疾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鱼苗、鱼种池,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使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病鱼的头  相似文献   

5.
<正> 1、肠炎病:草、青鱼易患此病,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红肿外突,鱼腹内有许多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柱或破裂外溢,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且含许多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黄胺胍第一天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药量减半,制成适口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六天。 2、烂鳃病:草、青、 、鲤等鱼都可发生,而主要危害草鱼。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  相似文献   

6.
正翘嘴鲌鱼苗鱼种的运输是翘嘴鲌鱼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丹江口水库从2002年开始发展养殖翘嘴鲌鱼,现在每年需要翘嘴鲌鱼种达6000余万尾,我地有翘嘴鲌鱼苗专业繁殖单位有5家,翘嘴鲌鱼养殖户3000多家。但有些繁殖场工作人员以及养殖户,时常在谈到养殖时都说他们售出或购进的鱼苗鱼种有时成活率很低,笔者根据他们的倾诉了  相似文献   

7.
<正> 该病由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引起。一般鱼越小越敏感,主要危害鱼苗,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鱼种及成鱼亦有患此病的,但较少见。 症状:最初鱼感到不舒服,在水面作混乱无力游动,不久鱼体表及体内出现气泡,当气泡不大时,鱼还能反抗其浮力而向下游动,但身体已失去平衡,尾向上,头向下,时游时停,随着气泡的增大及体力的消耗,鱼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不久即死。解剖及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鳍、鳃、皮肤及内脏的血管内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9.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为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2.症状及病变:病鱼体色暗黑而带微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发红。口腔、眼眶、头顶、下颚、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甚至眼球突出。将病鱼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严重出血的病鱼可出现"白鳃"或呈斑点状充血,但有些病鱼鳃瓣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0.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害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刚转入培育“冬片”的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感染,以草鱼最为敏感。笔者在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斑点叉尾鮰(下面简称叉尾鮰)的苗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孵化出膜到1.5—2.5厘米,称作鱼苗暂养。第二阶段为1.5—2.5厘米下塘养成大规格鱼种,称作鱼种饲养。 一、鱼苗暂养:叉尾鮰的鱼卵较大,刚出膜的鱼苗含卵黄较多,个体也比普通家鱼的鱼苗大得多。水温25℃左右时,出膜的鱼苗约需4—5天开口摄食。这一阶段的鱼苗称为卵黄苗,又因呈红色,故又称“红苗”。正常的卵黄苗喜群居,生产上常见到这时的鱼苗在水底头朝里,尾朝外,形成鱼堆,凡散游在堆  相似文献   

12.
<正> 冬春是投放鱼苗鱼种的季节,鱼苗鱼种的异地运输已成为淡水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运输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高效,保证和提高运输成活率。如何安全运输鱼种和亲鱼呢? 一、鱼种的运输 1、挑选鱼种。(1)鱼背、尾部肌肉厚,色泽鲜明,鳞片和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没有伤痕和寄生虫;(2)在网箱中,鱼游动活跃,逆水性强,密集于箱的一处,头向下,尾朝上抢水;(3)鱼体全长与体重有一定关系,一般1千克  相似文献   

13.
<正>冬春是投放鱼苗、鱼种的季节,鱼苗、鱼种的异地运输已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运输安全、高效,保证和提高运输成活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鱼种挑选应选择鱼背、尾部肉厚,身体健壮,色泽鲜艳,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没有伤痕和寄生虫,在网箱中游动活跃,逆水性强,密集于箱的一处,头向下,尾朝上抢水的鱼种。一般鱼体全长13cm左右的鱼种,草鱼每公斤为48尾,白鲢44  相似文献   

14.
<正> 溃烂病是尼罗罗非鱼鱼种和亲鱼在越冬期间容易发生,危害严重,较难预防和治疗,常导致鱼大量死亡的一种恶性病。导致罗非鱼患发此病的是一种名叫嗜水气单孢菌的病菌。此种病菌侵入鱼的躯干部、头部、鳍等处后。侵入部位发炎充血,发生溃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赤皮病 此病多是因拉网或运输中操作不慎使皮肤受伤,细菌侵入鱼体引起的。以春末秋初较为常见,常与烂鳃、肠炎并发。全国养鱼区均有发生,危害草鱼较普遍。症状: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种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重者  相似文献   

16.
一、白皮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梢出现白色,并迅速扩大,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出现白点,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主要危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11,(1):50-50
鲤鱼出血病 症状病鱼腹部的鳞片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缓慢游动于池边并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开春是投放鱼苗、鱼种的季节,鱼苗、鱼种的异地运输已成为浅水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运输要安全、高效,应保证和提高运输成活率。一、鱼种挑选应选择鱼背、尾部肉厚,身体健壮,色泽鲜艳,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没有伤痕和寄生虫,在网箱中游动活跃,逆水性强,密集于箱的一处,头向下、尾朝上抢水的鱼种。二、苗种的运输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本情况该病例发生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高某承包的县鱼种场28亩池塘。据了解,该池塘平均水深1.3米,主要养殖四大家鱼等常规苗种鱼苗、鱼种。大部分苗种已售出,至今还存塘1800公斤鱼种,规格24尾/公  相似文献   

20.
<正>1.流行:各类淡水鱼,不同的年龄鱼均可感染。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车轮虫繁殖很快,一旦发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2.症状:一般来讲,车轮虫病表现为以下症状:寄生于鱼体表面和鳃上,车轮虫来回滚动。用齿环剥取鱼组织细胞作为营养,虫体寄生较密集的地方,如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