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在研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焦作云台山景区,以RS和GIS为手段,重点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旅游景区的污染物环境压力,并对云台山景区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承载状态,但即将进入较高承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书名: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作者:陈秋华修新田等著ISBN:9787521901085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8月森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独特的森林资源使得森林旅游具备休憩、娱乐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但旅游景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限,森林景区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将对景区内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规避路径、有效平衡森林旅游发展和森林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森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陈秋华、修新田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一书,在广泛调查国内外有关森林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充分理解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选取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3层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山西省2004年、2010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2004年、2010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弱承载状态;建立的评价模型结构简单、计算简便,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状况。结果表明: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适载状态;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经济环境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管理水平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基础设施承载力、服务设施承载力、经济规模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其环境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措施,在发展区域经济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测算模型,以201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5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其可承载状态,进一步提出加强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对策。计算结果表明:2016年威海市、青岛、烟台市的承载状态为可持续承载,潍坊、日照市承载状态为不可持续承载,其中潍坊市承载状态最差,处于全省承载力状态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提出相应提升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锋  王楚晴 《水利经济》2022,40(4):79-83
为进一步优化红旗渠景区管效用水平,提升红旗渠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红旗渠景区旅游生态圈,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红旗渠景区的管控机制展开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构建三元主体协调的组织架构,完善旅游生态圈运行保障体系,以及优化旅游生态圈宏观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7.
征地冲突后果评价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的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检验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文献法,神经网络。研究结果:征地冲突后果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预警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也较为乐观。研究结论: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合理,BP神经网络适合在这一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及潜力的重要指示器.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密度呈现东西弱、中部强的“哑铃型”的空间特征;A 级景区在空间上因资源禀赋和交通节点等因素的驱动,形成6个集聚区.集聚区空间分布不平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空间应采取“一心”、“四域”、“五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形维数和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测算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的方法,对其自组织演化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旅游景区从中心向外围由密到疏,具有向河流、交通、山脉集中的趋势,都市核心区空间关联性较都市拓展区空间关联性弱,并提出"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系统,加快提升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能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承载力理论模型。[结果]以县域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承载体变化态势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思路;建立了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体系;设计了农业资源超载成因解析准则和承载力调控政策创新方向。[结论]基于承载体视角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系统适用于开放的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资源台账,面向评价预警需求长期积累专题数据,突破"数据短板"。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万村景区化建设的背景2017年5月,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一万个A村,其中,AAA级景区村庄一千个。A村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融合体",是中国乡村地区的又一次革新发展。A村建设是浙江后治水时代落实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以及自然、经济、政策与国际环境等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豆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大豆市场风险预警进行了实证分析,网络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很好地拟和、预测出了我国大豆市场风险水平,说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森林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污染压力2个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指数,进而研究森林生态承载率的演变规律与动态关系。研究结果发现:2005~2014年,中东部地区森林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环境污染压力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两者的共同效应使森林生态承载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承载状态从超载状态逐渐过渡到富余状态。为此,提出加强森林生态支撑力的建设、降低环境污染能耗总量等相关措施,以提高森林生态承载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漓江景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但经历长期的开发,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受到景区容量和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制约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漓江景区旅游产品的现状,指出旅游地在原有发展模式遭遇承载力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对旅游产品的优化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关于创新发展的构想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天津市武清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和耕地开发压力状态两方面开展国土资源承载力基础评价,围绕水资源、生态条件、环境质量三个方面开展国土资源承载力修正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武清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开展了预警研究。结果表明:武清区建设用地、耕地开发压力超载区域均较少;就全区而言,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呈可承载状态,耕地开发压力状态处于临界状态;区内杨村街等10个乡镇国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为超载,其他乡镇为可承载状态。通过预警分析,水资源承载指数为武清区的短板要素,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氨氮入河量等指标为武清区的限制性要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问题,以四川省彭山区为例,从本底和状态两个角度构建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单因素评价和指标权重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易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的评价结果,形成了县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流程。结果表明彭山区地质环境的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均较好。研究成果可对成渝经济区内其他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孔明山景区规划的生态分区为契机。从“反规划”理念视角反思现行景区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各景源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孔明山景区的用地开发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通过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分生态分区,构建孔明山景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最后把孔明山的主要景源区分为稳定区、危机区、不利区和有利区等四大生态区,并针对各区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开发建议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神门景区范围广,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资源品质较高,多数资源尚处于一种极为原始的状态。开发利用中存在连片性较差、优质资源与世界地质公园其他景区雷同、"灯下黑"效应等问题。对神门景区开发必须从多方位入手,找准其"地质公园村"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地质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形式打造亮点吸引游客。修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以丰富的景区旅游营销手段为公园打响知名度。同时不能放弃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部门统筹下,依靠成熟景区带动,促进景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旅游景区功能演变、用地特征及问题分析,构建旅游景区用地分类体系,以期为旅游景区用地纳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深度编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和问卷厘清现状景区用地情况,对比借鉴相关用地分类体系,基于此构建旅游景区用地分类方案。研究结果:分析并阐明了旅游景区的功能演变、用地特征和现状问题,构建了2大类、9中类、28小类的景区用地分类体系,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衔接。研究结论:建立可衔接且具可操作性的旅游景区用地分类体系,是实现旅游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用地规范化管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