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沈阳市为倒,利用对辽中、法库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资金使用去向、满意程度等,剖析了非贷款农户未参与抵押贷款的原因,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有48%的农户将抵押贷款用于扩大非林业领域生产活动,这与国家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初衷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贷款利率高低和还款期长短等因素对林权抵押贷款有显著影响,即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利率较高和贷款期限过短是制约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非贷款农户不选择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普惠林业金融产品"福林贷"是三明农商银行针对只有零星分散林权的广大林农创新推出的一款普惠金融产品,主要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建设。针对尤溪县存在林权抵押贷款难,林权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优化"福林贷"产品结构、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力度、引导林业部门与信用社等多方联动、共同推进普惠林业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省5个省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32个村508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现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担任过村干部、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是否获得过信用贷款、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林木林产品销售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土地产权流转市场较小、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不随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尚未完成、信贷风险分摊机制等制度基石尚未完全确立等因素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提高银行对抵押土地的处置能力,简化规模农户贷款手续,同时完善信贷风险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林权抵押借贷双方的行为出发,分析林权抵押参与金融机构的性质、参与程度、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不同性质的借方参与林权抵押的程度及变化;以及普通农户贷款的特征。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供给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贷款越来越倾向于向资产较为雄厚的林业企业和林业大户;毛竹林成为普通农户的主要抵押物,而以村为单位牵头组织规模化的抵押贷款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融资成本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分析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融资造林的影响,探析林权抵押贷款能否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缺乏造林资金,现行农村信贷供给不能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林权抵押贷款为农户融资提供了渠道,有助于缓解农户造林资金压力,但金融机构提供的林权抵押贷款与农户造林实际需求不符,限制了农户利用贷款投资造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近年来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服务配套要素市场建设不完善、金融机构积极性有待提高、缺少风险转移补偿机制、金融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是黑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站在金融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加快打造完善的林权抵押贷款运行环境、完善林业保险及风险补偿制度、进一步创新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等促进黑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调查数据,从借贷需求视角分析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特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表明,69.2%的被调查农户愿意选取林权抵押贷款,具有以生产投资性用途为主、贷款额度集中在2~4万元、贷款期限集中在3~5年的需求特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年龄、性别、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历、林地面积、家庭非劳动力比例、人均现金收入、距乡镇的距离、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特征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云南省10县、500户农户自2010年以来持续跟踪监测的数据,对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情况作了动态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抵押贷款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贷款多集中于大户、农户贷款进入还贷期比例较高、普通农户贷款意愿缺乏等特征。基于此,认为森林资产评估业务开展滞后、金融机构参与有限、普通农户缺乏发展意愿等制约因素仍未有较大改观,建议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和制度建设、分阶段设立贷款业务发展目标群体、扩大贴息范围、创新贷款方式等促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95份农户问卷数据,发现农户存在林权抵押贷款借款人风险意识不高和风险防范意识不系统的特征,农户风险意识主要受农户个人禀赋、家庭贷款需求和相关政策认知程度的影响。在提升农户自身的林权抵押贷款借款人风险意识前提下,建立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和转移风险在内的完善的林权抵押贷款借款人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林权证》作为农户对其所拥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法凭证,使得山区农户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作为一种正式的融资渠道,林权抵押贷款无疑会对农户的融资偏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地区3县(市)598户样本农户融资偏好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户在资金需求时首先会求助于正式渠道,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对于农户的融资偏好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户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户主年龄、贷款用途限制、政策性信贷补贴是影响农户偏好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信贷管制的存在是否会抑制制度目标的实现,即信贷管制会影响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为例,检验了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的信贷管制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在理论剖析了信贷管制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存在直接抑制效应、需求抑制效应以及价值抑制效应的基础上,运用集体林区6个重点林业县(市)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文本与24个村465个样本农户调研数据,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总效应和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信贷管制强度较高,且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呈现负向影响,未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问题。同时,内在机制检验结果发现直接抑制效应和价值抑制效应并存,但由于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不够熟悉,导致需求抑制效应未被证实。据此,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并在村级层面广泛宣传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多渠道增强农户信贷可得性。文章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具体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更能为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及缓解贫困等"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视角,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规制度风险、资产保全风险、资产处置风险、资产评估风险、信誉风险的角度分析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金融风险,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林业信息不对称引发借款人的故意违约、价值补偿机制缺失导致借款人的理性违约方面分析银行惜贷现象的成因,提出健全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法规、提高林权贷款尽职调查水平、积极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乐县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银行金融机构为支持服务"三农"而开展的一项金融产品创新,它为林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但是由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民乐县尚属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林权抵押贷款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评价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厘清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在政策实施层面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例,在理论剖析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通过资本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影响农户收入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在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浙江五省跟踪调研获得的9期非平衡面板2202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等实证检验了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林业收入、非农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会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来增加农户的各项收入,即劳动力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被证实。然而,林地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未被证实,可能因为林业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导致近几年的资本投入尚未对林地产出和收益产生影响;同时林地流转的中介效应也未被证实,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农户流出林地较少,导致林地流转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放松对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的限制,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并促进增收;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系统,促进林地流转市场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为解决林业资本短缺提供了思路,但由于其普遍面临贷前林业价值估算成本高,贷中看护风险高,贷后清偿困难等约束,其发挥作用极为有限。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制不仅可使林农生产经营聚集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成本,而且可加大对林农还款约束,促成金融资源配置帕累托改进,进而发挥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杠杆作用。相比联合贷款,股份合作制具有贷款可获得性高,成本低,风险小,团体力量增强等优势,但也面临资金来源渠道匮乏,农村能人需求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实施林权抵押贷款有助于林业资金供给的扩大,促进林区的产业发展,也为金融服务"三农"提供了重要平台。文章对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模式进行梳理并对比分析,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迅速,在全国农村、农林业及金融工作中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当前主要贷款方式有:直接抵押贷款、联户联保林权抵押贷款、林权反担保抵押贷款、林权小额循环贷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贷款等模式。在以上模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批发式资金贷款、基地+公司+林农联保贷款、订单林业+企业担保林权抵押贷款等模式创新,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林权抵押贷款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福建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式、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全流程管理模式;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特点是"银政"合作的评估机制、"银政保"合作的森林保险模式与"银政合作"的反担保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贷款审查流于形式、信用评级粗放与贷款合约设计苛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项目试点的靖安、奉新、铜鼓、宜丰四县的实地调研,并建构SEM模型,探究生态林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对改善金融服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参加林业合作社可以改善自身获得的金融服务质量;林业合作社的内外生影响因素、入社农户体验、金融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阶逻辑关系;林业合作社的内生影响因素与外生影响因素互为影响,并显著影响入社农户体验,外生影响因素与入社农户体验对金融服务质量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内外生影响因素通过入社农户体验间接显著影响金融服务质量。因此,提出支持并规范生态林业合作社发展、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试点进程、探索农林产业链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辽宁宽甸农村信用联社在全省率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历程与效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截至2007年6月末,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00万元,实现了自身业务发展增效,农户的实惠,生态等得保护的多赢目标。其抵押贷款实践表明:农户需求呼唤更多贷款品种,林权改革催生林权抵押贷款,政府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