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冬季自然低温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平衡粮堆温湿度、春季隔热密闭、夏季空调制冷控制仓房空间温度的技术措施保管优质晚籼稻,能确保储粮安全,品质良好,不用化学药剂熏蒸控制仓虫活动,达到保鲜绿色储藏目的。该技术用于储藏优质晚籼稻,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收益高、操作简便的特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更好地储藏优质籼稻,本文研究压盖、机械通风、空调控温等控温储藏集成技术,应用于高大平房仓中储藏新收获优质籼稻的效果,并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压盖材料的控温效果,试验周期为一年。结果表明,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采用冬季通风、压盖和空调控温等综合技术储藏优质籼稻,优质籼稻脂肪酸值上涨缓慢,品尝评分值下降缓慢,黄粒米和色泽气味无显著性变化,且不同压盖材料均有较好的控温效果。因此,利用机械通风、压盖和空调控温等技术,安全、经济、有效地实现了优质籼稻在高温、高湿地区的储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采取五面薄膜密闭+膜下机械通风+全仓门窗密闭、环流熏蒸的两栋散装储存晚籼稻谷近3年的质量检测;并利用培养箱、空调将水分为13.0%、14.0%、15.0%左右(±0.1%)的晚籼稻谷,采用调质保湿密封与自然通风恒温的方式,在20℃、30℃的温度下,储藏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特定环境中储藏的稻谷,含水量≤14.0%,温度在20℃以下,品质变化较小;含水量≤13.5%的晚籼稻谷,在常年仓内粮温为20℃以下的储藏条件下储藏3年后,仍为宜存粮。因此,储备库入库的晚籼稻谷水分验收质量标准可在13.5%的基础上提高0.5%为宜。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东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优质晚籼稻谷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清远市和韶关市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整体指标可达国标优质三等以上。就单个指标看,各区域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品种的优质晚籼稻谷在广东省不同区域种植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的优质晚籼稻谷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的地区。美香粘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珍桂在试验的5个地区种植均不能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其品质有所退化;象牙香粘更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惠州和江门地区次之;油粘更适宜在韶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籼稻相比,优质籼稻更易受不利储藏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稻谷品质劣变,通过常规储藏方法无法保持其优良品质,而采用空调控温能保证优质稻安全度夏和安全储藏。通过使用粮仓专用空调进行不间断控温,能够有效控制粮堆上层粮温,进而控制全仓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和延缓品质劣变的效果。同时,稻壳压盖可以延缓粮温的上升,也能够抑制部分储粮害虫、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避免储藏期间使用化学药剂熏蒸,真正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6.
用四川优质籼稻碾制、抛光后生产的水分为13.7%、14.8%和15.1%的鲜米,采用0.15mm聚乙烯塑料袋常规包装和充CO2两种方式,在23°C±2°C条件下储藏6个月,其色泽、气味、黄粒米、脂肪酸值、粘度、吸水率、膨胀率、米汤干物质、米汤PH值、米汤碘蓝值和米饭品尝评分10项指标变化速度缓慢,无明显差异,大米品质新鲜。开包后在同等条件下储藏50天品质仍然良好。根据本试验结果,提出了判定大米新鲜程度的品质指标,并证明了小包装抛光鲜米的水分可提高到≤15.0%,保鲜期6个月。  相似文献   

7.
利用冬季自然冷源机械通风降温、降水,以平衡粮堆温、湿度,春季密闭隔热;梅雨季节用除湿机控制仓房空间湿度及粮堆表、上层水分的方法,对储存水分偏高的优质晚籼稻,能确保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中晚籼稻价格保持稳定,在政策的托市效应影响下,国内中晚籼稻市场行情仍将平稳运行,具体分析如下:政策为中晚稻托底,市场价格保持稳定。近日,南方部分地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开始加大对中晚稻的收购力度,收购数量明显加大,其价格为1440-1520元/吨。市场需求较为疲弱,企业收购积极性较弱。近期,南方中晚籼稻市场基本平稳,但需求依然疲软。一方面,2005年南方籼稻品质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需求,籼米市场消费偏淡;另一方面,当前南方地区籼米销售竞争异常激烈,米厂利润大幅下降,其收购稻谷积极性也难以提高。可见短期…  相似文献   

9.
高水分晚籼稻谷降水控温过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收获的晚籼稻谷水分较高,采取包打围方式临时储存,并利用通风网络(三机三凤道)先行降水后,再转仓到高大平房仓进行第二次通风降水,夏季采取仓内空调制冷、仓外谷物冷却机补充冷源的方式,使晚籼稻谷由原始平均水分16.5%降至14.5%,且安全过夏。与烘干或整硒费用相比,能增收节支,实现了高水分稻谷控温储藏,提高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含水量的优质籼稻黄华粘置于5个温度(15℃、20℃、25℃、30℃、35℃)条件下模拟储藏540d。每隔60d测定其发芽率、脂肪酸值和降落数值等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储藏温度对优质籼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540d后黄华粘品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陈化,温度越高,其品质陈化越严重,储藏温度对优质籼稻品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含水量晚籼稻谷对磷化氢的吸附性差异开展试验研究,探讨磷化氢对不同含水量晚籼稻谷环流熏蒸有效浓度的维持时间,精准施药,取得理想的熏蒸效果,指导科学实施磷化氢环流熏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13.
我国籼稻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籼稻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及竞争力分析,对籼稻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雄生 《中国农史》2002,21(1):54-63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获期上的早晚。即使是所谓“早稻”,也大多属于中晚熟品种。早稻、晚稻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复种关系。宋代各地都有早晚稻的分布,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浙西、淮南等水稻主产区以种植晚稻为主,但其它地区却出现了早稻盛行的趋势,干旱和救饥是早稻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太湖地区种植则很大程度上是赋税和雨水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东地区收获期一致的22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材料,探讨原料大米外观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垩白度与食味品质之间为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大米长度与食味品质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为负相关;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为负相关。由此可知,稻米外观品质对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垩白度低、粒型长度较长的大米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央储备粮宁乡直属库6年来的储藏探索表明,晚籼优质稻在湖南的自然条件下,通过控制入库质量、结合入库期间和入库结束后的机械通风、度夏期间除湿机控湿、谷物冷却机控温等措施,可以确保平均水分在15.5%以内的晚籼优质稻安全度夏,一年内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稻谷生产大国,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稻谷加工关乎人们健康和综合经济效益。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探讨合理利用和开发稻谷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米增香及增香工艺是大米品质调理技术的一种。随着中国大米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精制大米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增香米的工业化生产正在蓬勃兴起,这是因为:(1)香米因具有独特的香气(也称特征香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香米的香气不仅能诱发人的食欲,而且能使人们在进餐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2)香气是大米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的食用品质要求也越高,口感差的大米和陈米不大受欢迎,对口感好的大米和香米却十分喜爱。(3)优良的香稻生长受地理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自然产量不高,影响了香米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产自安徽省的99 份籼米为研究对象,比较稻谷、大米、大米粉近红外光谱测定直链淀粉的差异,利用TAS全校准技术下稻谷、大米、大米粉3种大米物理形态的近红外光谱测定直链淀粉结果的相关性,建立适用于安徽省所产稻谷中直链淀粉营养成分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稻谷、大米、大米粉测定直链淀粉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752、0.927。重复性验证等指标也反映出直链淀粉建模结果较好,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稻谷、大米、大米粉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尽管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但由于粮食问题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几十年来两岸始终将粮食问题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首位。本文通过对两岸稻谷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探讨大陆地区稻米进入台湾省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