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对黄土高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往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政策导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发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人担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社会落后的综合症。其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因内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六年的大规模综合考察后得出上述结论。这项课题的名称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考察表明,黄土高原在连  相似文献   

3.
"4.20"芦山地震既对芦山灾区造成了人员与财产损失,也给灾区乡村重建聚落的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在对地震灾区乡村聚落受损情况做简要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后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从重建规划、产业发展、防灾预警体系建设、聚落人口管理、民众参与等五个角度进行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将综合区划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两方面指标相结合,采用现代GIS技术,以内部特征相似性为依据,对研究区域黄土高原延河流域进行综合区划和评述,旨在探索现代区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黄土高原延河流域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黄土高原的战略决策为宗旨,介绍了50年代以来围绕黄土高原建设方针而进行的讨论和争论,总结了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目前治理黄土高原的难点和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其特殊性和严重性,为世界所瞩目。从根本上进行治理,不但对中、下游的四化建设具有战略作用和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将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几十年来,我们对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态度,基本上沿袭长期遗留下来的单纯经济观点,缺乏生态经济观念,进行掠夺式经营,破坏与治理消长变化无常,生态平衡仍趋恶化。中游多灾、低产以及下游的洪、沙威胁有增无减,并潜伏着更大的生态性灾难。因此,把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以此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山西矿区复垦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山西四个国有煤炭集团矿区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情况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其矸石山类型划分、生态破坏过程及治理与植被恢复的现状,客观分析了矿区复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区生态重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河曲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及"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广袤的丘陵沟壑区创造性实施"以社为基"的整沟治理,走"治山治水治权"综合改革之路,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整沟治理产业带,让不毛大山披上了绿装,让寂静山沟机器轰鸣,让贫穷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唐家堡河流域位于甘肃省定西县的南部,祖历河、官川河支流上游。从地形地貌上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从气候上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流域总面积96.4平方公里。近几年来,从各个方面对流域的治理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从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本流域可以分为A区、B区和C区三个农业生态经济区。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用目标规划的方法,对流域各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生态经济问题,我国黄土高原的治理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黄土高原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全部或一部,面积67.8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又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植被破坏、燃料奇缺、粮食匮乏、广大农民生活十分贫困。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数据,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目前研究现状,对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761h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植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通过实行生态购买和实行林草的生态私有的利益驱动机制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发掘生态功能强的植物种类,创建良好的混交植被结构,强化投入、管理和生态教育等相应对策来提高林草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生态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大平原的西侧,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成了山西省特有的生态问题。该文在传统生态地理区域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SPSS10.0聚类分析法,引入反映区域生态15项指标,在剔除贡献不显著的指标后,进行聚类。根据各生态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划分成七大生态地理区域,并且在Deltagraph5.0的支持下做出山西省的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区图,指出各区域存在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耕作区域选择和垦殖重审清代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垦殖及其对侵蚀环境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工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呈现为一个由土地垦殖的初步恢复到土地垦殖度的增强、垦殖范围的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期土地垦殖发展的过程。地貌的复杂性、降水的不稳定性,对土地开垦造成客观限制;政策制度的推行对土地开垦起到主导作用;而人口因素是土地开垦的根本动力。土地开垦的区域随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同时,绥德民众对耕作区内不同耕作区地貌的开发、利用成为联系侵蚀环境和土地垦殖关系的关键性环节。耕作区域的耕作层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侵蚀,土地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侵蚀环境则随耕作部位的垂直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恶化是地理环境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减弱,继而引发土壤侵蚀的加剧,并呈现为人为加速侵蚀和自然侵蚀交相混合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是保护与建设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不仅关系到高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通过对生态立省内涵的认识,提出了生态立法、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具体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日益增强,但它仍然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特色城市建设的依托、文化城市建设的源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让自然自然地生长、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加强自然的生态修复与重建是让城市留住自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计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各类粮食生产潜力,采用Helmun lieth估算式计算了全区粮食气候生产潜力。提出了粮食持续的战略对策。为正确指导粮食的区域平衡政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多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应用的研究现状的整理以及对2001—2020年检索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64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整理。发现耦合协调发展是作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相互作用力研究的重点,并发现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区,并能与很多可视化模型以及关联度模型一起对多个地区多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未来进行多个时间段、不同政策调控下的经济特区、干旱区等地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耦合发展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要素的理论框架分析,系统梳理了江苏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措施,并对在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江苏省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运行管理更加规范,管理精品不断涌现,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