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分析望奎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及存在问题入手,结合该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出2015年分别在高、中、低经济效益目标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从综合效益及可行性两方面考虑,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出未来望奎县最优土地利用决策方案,建成较好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力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优选方案,以实现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方法:通过设置决策变量、建立约束方程,构建多目标模型;应用matlah软件和灰色预测方法等求解模型,获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兼顾各业用地需求,优化各类土地资源配置,符合两型社会目标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对土地资源科学规划与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土地利用低碳发展为导向,采用遗传算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就青海高原东部海东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碳土地利用优化预测方案比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土地的净碳储量有显著增加,同时有利于耕地保护,抑制了建筑用地的快速扩张。因此,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碳土地利用变化优化模拟,为青海高原东部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了优化方案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异性增加,从而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弹性规划要求.通过探讨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布局、用途管制、方案制定、实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弹性不足,指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编制手段落后、制度不完善.同时辨析了弹性规划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提出弹性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提出弹性规划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土地科学研究中对土地合理利用方面的探讨还是薄弱环节。土地合理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土地合理利用区划,这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规划区域内往往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而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方向、结构、布局形式以及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分区进行。许牧先生亦指出:土地利用区划这一措施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江苏省1990—2014年经济、社会和国土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对江苏土地利用绩效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省域尺度层面,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经历了一个"低绩效→中等绩效→高绩效"的演变过程;在综合绩效贡献度上,经历了一个"社会绩效主导→生态绩效主导→经济绩效主导"发展过程;土地利用绩效障碍因素经历了一个"经济障碍因素主导→社会障碍因素主导"的演变过程。市域尺度层面,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状态;经济绩效呈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分布,苏北和苏南地区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江苏省土地利用绩效的改进路径:消除土地利用绩效发展中的社会因素障碍,重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协调发展;合理规划配置土地资源、以规划为引导促使土地利用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三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志春 《中国土地》2004,(11):41-42
一是控制开发。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引导土地利用,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是有效率的。土地利用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必须借助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土地利用目标的实现。控制开发通过事先调节和控制土地利用行为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其基本手段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划定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农牧区等,将具有不同外部效应的用地隔离开来,并保证土地资源在多种用途之间得到合理配置,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符合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尤其是保证社会必要的公共用地;通过控…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科学地划分土地利用分区,有效落实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研究方法:综合归纳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由产业功能区与用途管制片构成的两级分区体系,初步确定分区类型,提出公众参与式分区方法。研究结论:两级分区类型体系既能服务村域产业发展,又能与上一级土地规划相衔接,有利于实现土地组织利用、生产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一体化;公众参与式分区有利于提高公众认可程度,保障分区方案顺利实施,促进村内民主化、透明化、科学化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完成了绘图、测量、分类。制表和计算之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即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衔接问题,未来土地利用的空间(OpenSPace)和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等相联系。在规划与实践过程中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是。“规划中的每一个不同变量都相互配合吗”?“土地利用,开放空间和交通运输是有条理的组织吗”?“规划真能成功地解决社会目标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吗”?“社会能承担保证规划中执行的各项措施吗”?“公众和私人的利益考虑的周全吗”?有市民参与论证规划的可能性吗”?  相似文献   

11.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知识经济的后续,循环经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容质疑,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 le)。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中,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度模型,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增长幅度一致时,二者的关联性强;第二产业占比大于第三产业且超出范围较小时,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仍较高;产业结构和土地经济密度保持较高关联、协调性时,二者相互促进。研究结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劳动生产率增速、GDP增速和各产业占比状况,能使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 — 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上北京市城市土利用强度空间结构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的特征;但具体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复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除市场力量以外,人口政策、容积率控制和交通格局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开封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0年和2008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开封市2000—2008年8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与未利用地激剧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与二元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91—2001年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与人均粮食和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成反比;耕地比重与人均粮食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正比;牧草地比重与经济密度和人均粮食成反比,上述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助于加强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结构对城乡结合部征地与出让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决策及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关系,市场结构通过诱导市场上各个行为主体的决策,继而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文中探讨了现行土地制度下市场结构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形成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特别是对集体土地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把握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互动规律,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和复合指标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的结构关系、均量关系和复合关系,从一定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并呈同步增减变化趋势;(2)人均用地与人均GDP呈同步增长趋势,但人均用地增幅较大;(3)单位产值占地率是评价用地面积与产业产值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具体分析了泰来县沙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抑制因子;针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沙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及具体建议:探索治沙模式,改善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生态农业为指导思想,大力推广和发展可持续农业;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但是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性趋向扩大化;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圈整体在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武汉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水平。针对研究结果,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用地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形成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土地政策尤其是土地供应政策参与我国低碳经济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政策参与低碳经济构建以低碳经济项目的土地供应为主,而土地供应参与主要包括土地的供应量、供应价格、供应方式和供应结构等方面,完善低碳的土地法律法规对构建低碳经济也很重要。研究结论: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工具参与我国低碳经济的构建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