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中国“公共地役权”制度的探讨和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针对公共服务企业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公共服务企业与农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的问题,提出建立“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解决方案,并对“公共地役权”制度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公共地役权问题。研究结果:油气、电力等公共服务企业临时用地后,与农民之间形成的后续权利义务关系在目前法律体系中存在空白。以地役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共地役权制度可以解决公共服务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的需役地人与供役地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研究结论:公共地役权制度有利于分清权义,解决纷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行政复议代替行政裁决处理征地补偿安置行政争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被征集体土地权利人行政维权渠道不足问题。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受让人以及地役权人、相邻权人和抵押权人都是适格的复议申请人。鉴于此,本文认为,复议机关的审查对象不能局限于补偿安置方案的具体条款,而应当对方案是否给予申请人公正补偿进行全面审查。  相似文献   

3.
征收补偿中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征地补偿中需要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实现其直接权益。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征地补偿的对象除原有意义上的所有权外,还应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但该权利在征地中却被忽略了。研究结论: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地中的法律地位将对征地制度改革全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现阶段需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制度;在修订法律法规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获得独立的权利补偿。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现有文献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模式选择和路径演化归纳还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基于观察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征地)的市场化改革典型路径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模式在提升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上殊途同归的共性规律,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总结了本轮集体建用地市场化改革起点,刻画了宅基地、征地、统筹和入市4类市场化的典型模式或特殊现象,并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规律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结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现实路径是渐进式的"由点及面"的改革,现阶段改革创新需要关注三类收益分配问题,政府的规划和收益调节政策是地方探索市场化亟需的基础性规则,政府还应尽快对市场化中的各项权利开展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厘清中国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特征及权利冲突,研究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立法论路径和民法解释机制。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和民法解释学相结合。研究结果:(1)中国物权立法通过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将空间权利纳入保护范围,而未采纳独立空间权的制度构造;(2)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上具有独特性,但可以与中国《物权法》结构性原则相契合;(3)现行立法对于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引发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作出了原则性规定,需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角度重新检视。研究结论: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框架内可以实现对地上与地下空间的物权保护,对于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引发的权利冲突之解决,既要在立法层面适度进行"改良",进一步细化完善《物权法》第136条有关规定;又要从法解释层面立足既有规范,借助相邻关系和地役权以及物权请求权制度措施,解决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6.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土地督察实践出发,对现行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践调查法和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供应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地方政府多报用地量、审批时间跨度大、规划调整和供地主体不明确、征地拆迁耗时长和考核期限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结论:以明确国家与地方的权利和职责、明确各级分工和发挥督察作用为整体设想,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建议:适当增加报批次数,合理界定考核征地率、供地率期限以及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阐释征地价格扭曲的产生机理,测度2005—2011年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和18个省级行政区的征地价格扭曲程度,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统计模型法,对比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价格扭曲形成于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受控的制度土壤,遵从城市偏向的发展逻辑;(2)征地价格扭曲在2005—2011年间波动上升,总体由80.94%升至88.00%,农地转用市场价值增速快于实际征地价格增速是其主要原因;(3)征地价格扭曲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表现为"高水平、高增长",中部表现为"较高水平、低增长",西部无明显规律,但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2008年是转折点;(4)征地价格扭曲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土地出让市场的景气而扩大,通过调整补偿标准加快征地市场化改革以及通过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增加征地指标则有助于缓解征地价格扭曲。研究结论:现有的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法对于缓解征地价格扭曲上升之势收效甚微,根本之策是破除城市偏向的发展观念,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同时可探索构建与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市场联动的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初论管道通过权及其设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促进能源事业的发展,为中国设立管道通过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管道通过权不同于铁路、公路通过权,也不同于城市地下管网通过权,它实质上可以界定为一种地役权,现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调节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与经营中的土地权利关系。研究结论:设置管道通过权对管道建设用地的取得、土地利用各方权利的平衡、管道的安全维护及管道廊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构中国水电开发中的征地补偿技术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构建适合中国大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征地补偿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确立“公平补偿”的标准,从保证移民福利水平不降低出发,进行移民搬迁前后的现金流分析,构造新的补偿函数,并借助资产评估的方法测算征地补偿费。研究结果:(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沿用的“产值倍数法”不适应中国大西南水电开发中的实际情况;(2)收益法测算的征地补偿费不足以弥补农业安置方式中的耕地开发成本。研究结论:(1)补偿费用中应包含新耕地开发成本;(2)依据成本法和收益法结合重构的征地补偿函数,提高了征地补偿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在现行征收法律规则下居住权人获得补偿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现行法 仅赋予用益物权人在征收中获得补偿的权利,无论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还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均未规定用益物 权为独立的征收客体,征收补偿中亦未单独针对用益物权规定补偿类别,实务中用益物权人可以通过征收补偿分配程 序获得相应补偿。研究结论:现行法中,居住权人在征收中不享有独立补偿地位,需从法定所有权补偿类别中主张相 应份额,应以市场价值为主要参考依据。居住权人在征收中应享有程序性权利,以保证实体补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 — 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 — 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相似文献   

14.
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范围、增加补偿”。然而征地制度提供建设用地和集聚资金的社会经济功能,使得目前的改革思路难以实现。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成为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不仅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基础。合理的市场发育模式与公正的土地价值分配机制是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有序的进入市场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相似文献   

16.
对完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4年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但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的部门法律与实践中仍然存在征地目的不明确、补偿范围过小、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2)提出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适时、适当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推行征地制度的市场化运作等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研究方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研究结果:土地征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社会选择,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配置土地资源,但需要满足一个经济条件(市场失灵)和三个法律要件(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正当程序)。研究结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卡尔多 — 希克斯效率;土地征收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有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为保障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需求,土地征用不可避免。但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征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同程度地给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增加了他们失地后的生存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各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本文拟以南京市为例,分析自2000年以来南京市实行的两种征地补偿及安置办法的变化,分析现行补偿寄置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方面的有益经验,对于有效地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实施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江苏省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种种弊端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征地制度改革 ,必须从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出发 ,明确征地适用范围 ,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和税费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强化监督机制 ,配套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