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盐城的水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盐城市积极对水环境开展治理,水质情况逐年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但由于开展水环境全面治理的时间较短,实践中还存在着治理模式和措施较为传统、科技助力和支撑不多、资金和人才保障水平不高、生态修复能力不足、治理成效不稳固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结合盐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水环境治理对策与建议,具体包括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加强资金人才保障、合理确定水体整治方案、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等,旨在为新时代盐城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科技支撑水环境治理的需求、条件与路径三方面,对科技支撑作用机制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治理需要科技从基础理论与认知、关键技术方法、系统解决方案三方面予以支撑;该支撑作用的发挥,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生态科技,同时还应满足企业规模、知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在条件,以及市场、社会文化、科研、金融、政策与法律等方面外在条件;科技通过硬实力层面的改进水安全保障技术和监测技术,以及软实力层面的夯实制度基础、推进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等路径,发挥其对水环境治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科技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技角度分析了大兴安岭在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存在的科技运行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不完善,科技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从产业角度分析了生态主导型产业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地方企业科技理念相对落后,科技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了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存在的过渡依赖政策而科技支撑薄弱问题。提出加大对大兴安岭哈尔滨科技研发中心建设的力度,加强地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速经济结构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科技管理部门建设与投入,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AHP分析方法构建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SWOT分析框架,对青海林业和草原生态与修复战略进行研究。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战略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多级推进的管理机制、社会化的参与机制、良好的科技支撑基础等优势;但也面临生态问题突出、生态建设质量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劣势,以及生态治理难度大、生态资源保护压力大、投资不足和支撑保障瓶颈等威胁;可以借助来自较高决策层的政策诱导,以及推动国土绿化、满足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等提供的机会获取进一步的发展。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战略中,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因此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战略选择是完善社会化参与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扩大投融资渠道、完善保护与治理机制和完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共抓大保护"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江苏省市各级政府相继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而高宝邵伯湖正处在这些重大生态、经济战略部署的"腹心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下,如何让始终在贫困线左右徘徊的高宝邵伯湖专业渔民在新时代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其中水污染治理工作是成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水环境绩效审计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断发展起来,继而成为治理水污染的一个高效方式。但是,由于相关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其很难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基于前人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分析信阳市水环境绩效审计现状,进而得出相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治理关乎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攻坚时期,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显著,成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薄弱环节。现阶段,农村生态治理仍存在村民治理意识淡薄、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欠缺、资金匮乏、制度法规有待完善等困境。针对农村生态治理的现实困境,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地方干部治理能力的强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度法规的健全4个维度寻找有效治理路径,寻求显著、可持续的治理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8.
分析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从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条件、作用传导路径三方面,系统探讨该支撑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基础科学创新、应用技术方法创新、科技实践创新等的支撑作用;发挥该支撑作用需要满足科技创新生态化这一前提,需要利益驱动、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内部制度等内生动力,以及需求拉动力、政策推动力、社会协同力、法律保障力、文化引领力等外生动力;支撑作用主要通过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提高、支撑水资源配置优化、支撑节约用水管理、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等4种路径传导。  相似文献   

9.
陈述贤 《林业经济》2012,(11):3-6,10
通过对河南、陕西两省8县(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深入调研,指出,各地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针对一些地方对生态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宏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文化建设科技支撑,创新生态文化活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但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与产业融合度低、产业绿色转型问题仍然突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大基础研究增强科技创新源头、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切实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长江流域河长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锋  顾睿哲 《水利经济》2021,39(4):41-45
为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河长制的实施,提升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用水平,总结整体性理论框架,探究整体性理论与河长制的契合性,梳理长江流域河长制推行的概况,从整体性理论治理视角下分析长江流域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出现的参与治理主体单一化、公共利益部门分割化、同一层级整合碎片化、治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并提出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同层级整合机制、开发网络化政府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长江流域河长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优化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和功能为着眼点,针对岷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现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该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采取包括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机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慎重水利工程投入等措施,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整个流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基于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职权范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完善影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刚性约束条件的背景下,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促进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介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用水效率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用水效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性。据此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动用水效率提升、强化地区联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抢抓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调水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梳理分析了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调水调沙、水资源配置、区域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分析了相关省区的发展作用并提出损益处理建议,以求多方共赢,共同呼吁国家加快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黑龙江多处河段水质污染、流域内森林和湿地资源受到破坏、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锐减等方面阐述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出现恶化不容忽视的现状;然后分析指出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缺少指导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缺少统一联合指挥与协调的专门机构、缺少健全完善的两国联合的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界河黑龙江部分江段堤岸缺少抵御特大洪灾的滞洪设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建议:⑴把界河黑龙江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纳入政府议事日程;⑵协商签订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合作协定;⑶中俄联合制定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规划;⑷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黑龙江的资源;⑸成立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机构;⑹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多层面合作模式;⑺加强生态文明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流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水利经济》2017,35(3):48-52
从公共物品理论角度,对农村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水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城乡二元化的环境治理政策、农村水环境治理主体缺失、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是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水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主体建设、保障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徐祯彩 《水利经济》2023,41(1):89-93
在剖析生态产品内涵的基础上,对于政府主导、市场交易和社会参与的价值实现机制进行分析,通过黄河流域3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探索项目逐层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提出了提高供给能力、深化市场交易、强化资金支持和提升合作水平等创新路径,为降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阻碍和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