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伴随着通胀压力、升息预期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银行同业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影响,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显著增强.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运用主动负债工具,不失为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防范利率风险,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的调控能力的一种较好管理办法.并且运用主动负债工具,还能达到缓解银行资金来源过度被动依赖存款的经营压力,增强盈利能力的现实功效.目前,国内已具备开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下简称CD)、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主动负债工具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这一词是在上世纪6、70年代由麦金农教授提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实行,经历了近20年的实施,货币市场已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外币利率市场化也基本完成,仅剩下能够影响银行净息差水平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还受到一定的管制。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实施将对金融机构、公民本身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着重体现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等方面,对于公民而言,一是个人信息将成为个人贷款利率的主要评定因素进而影响到贷款利率的差异化;二是利率市场化将通过影响公民的消费进行加深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利率市场化实施后也会出现部分弊端,不仅会提高利率波动的幅度以及频度,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也会导致银行的无序竞争,进一部加大银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市场竞争、资本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6~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市场竞争下资本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资本与风险行为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且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不对称。其次,产权属性和产权结构对银行风险行为无显著影响,其要害在于: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工农中建化"现象。再者,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它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系数大于资本约束。也即,伴随着国有银行制度改革的推进,多元化产权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一方面银行业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家声誉的不可退出性,使得中国银行业在完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默许下,内生出风险承担偏向。  相似文献   

6.
张峁 《征信》2016,(11):10-16
基于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微观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进行系统检验,同时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选择对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行为选择和风险承担均有显著影响,但存在异质性特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更多受到数量型工具的刚性制约,而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变动更为敏感。建议关注银行风险承担,加强资本监管,推动市场有序竞争,完善内控制度等,以协调货币政策选择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存款定价——商业银行的必答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存款定价。但存款利率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会直接和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效益和客户的利益。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存款定价能力,以应对存款市场竞争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竞争。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24日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我国全面进入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人民银行、自律机制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金融机构存款产品定价行为总体上较理性,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盈利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产品,少数银行存款产品存在非理性定价的倾向。然而,存款非理性定价给银行机构自身盈利和风险控制带来较大压力,扰乱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影响银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会促进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从而使本身风险很大的影子银行体系面临更多新风险。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影子银行将面临更大的业务转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监管风险。建立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防火墙制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影子银行自身的市场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流动性管理和监管力度是对影子银行以上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日趋完善和新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大背景,本文从市场约束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视角,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及其与市场约束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价了其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两类市场约束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就价格约束效应而言,对地方银行显著有效,而对全国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则不显著;就数量约束效应而言,三类银行均不显著。(2)基于回归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对地方银行的冲击强于全国性银行。(3)进一步基于非线性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显示,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弱化了市场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表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影响逐渐开始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最后堡垒。然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剧烈,在目前存款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取消存款上限极可能带来极为剧烈的利率竞争,使部分银行经营出现困难。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分析近乎全面,但是,很少有文献注重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产生的次生风险。由于任何战略与业务结构的调整都有较高的制度惯性,所以如何在业务发展时实现战略与业务的顺利变革就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富国银行的业务构成、重点与演变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顺利发展的经验,并分析其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徐璐  叶光亮 《金融研究》2018,453(3):105-120
本文探讨银行业竞争政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基于空间竞争模型,文章探讨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博弈和企业家的风险选择行为,由此分析市场均衡的贷款利率以及企业家风险偏好水平。研究表明:强化竞争政策可以降低市场整体风险,竞争上升会降低单家银行垄断势力,促使均衡贷款利率下降,减弱企业家的风险偏好行为,使得银行经营风险下降、稳健性增强;从社会福利角度分析,虽然竞争可能损害银行业的经营利润,但会通过大幅提升存款者收益以及企业家盈利使得社会总福利提高。同时,竞争对市场风险的作用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集中度增强将削弱竞争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进一步讨论银行成本不对称对均衡的影响。总之,强化竞争政策与加强竞争性金融监管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升社会福利,实现效率和稳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依据各国经验,利率市场化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各方面的风险,加剧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由此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各银行也会采用更加积极的竞争策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下,也可能会提高到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其更有效的抵御外来冲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Clower(1967)的现金先行机制,在新古典框架下构建了考虑银行生产函数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采用校准和贝叶斯估计方法获得模型参数,通过稳态方程、脉冲响应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并吸收更多就业;由于银行部门的作用,资本存量下降和经济结构改善过程将更为平缓;银行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利率传导渠道将得到明显改善;产出和通胀波动将下降,利率和银行信贷波动加大,从而要求货币政策逐步转向价格调控。  相似文献   

15.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存款利率的上限取消,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利率的全面放开将会加剧银行业间的竞争,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风险控制等上都落后于大型国有银行,就更需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调整业务结构;差异化经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是中小型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不同情形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受管制的银行体系利率如何向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传导。研究表明,在完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或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发生调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在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约束的背景下,提高存款利率上限会推高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但是贷款利率下限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引导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归,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银行息差收窄、盈利下降、风险累积、竞争加剧;长期看,行业格局将重新洗牌。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贷款的利率定价管理,提高贷款定价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组织中低成本存款,维持盈利水平,增强风险抗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本文试就中低成本存款组织的难点和路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有关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报道成为市场讨论热点,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事宜,另据路透社报道,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