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胡倩云 《中国外资》2011,(14):44+46-44,46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合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舍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产品是重要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规律,认为信用衍生产品转移的信用风险在市场容纳能力限度内,市场能够分散吸收,提高金融效率;反之,超出市场限度,就会放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4.
衍生产品信用风险指的是衍生工具含有的信用风险。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衍生产品本身具有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二是衍生产品标的资产含有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普遍性、损失破坏大等特征。我国目前由于衍生产品市场不发达、信用风险意识不高、信用风险市场阙如等原因,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几乎处于空白阶段。而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尤其是衍生产品OTC市场又是我国的战略方向,为此,加强衍生产品信用风险意识,提高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通过引入中央对手方交易机制等机制设计、对衍生产品信用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创新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等途径,提高衍生产品的风险意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产品是重要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规律,认为信用衍生产品转移的信用风险在市场容纳能力限度内,市场能够分散吸收,提高金融效率;反之,超出市场限度,就会放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个崭新的能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起来。它能够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期权;信用互换;信用证券化;指数互换.发展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思路是:可以选择上海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培育基地;基于我国现状,可先发展OTC市场金融创新工具,不一定要将所有创新金融工具都标准化;可以利用国外许多比较成熟的工具,通过适当改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要重视来自交易一线的经验,及时提炼,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监管模式;尽快出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一个"2+N"的创新产品体系,以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CRM Agreement)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CRM Warrant)为核心产品,同时还包含了今后市场成员可进行自主创新的其他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其核心功能在于建立信用风险市场化配置机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CRMA是典型的传统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而买方则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与制度设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信用衍生品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用集中化程度较高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管理信贷资产的技术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以银行业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体系也具备了构建创新性金融结构的基础条件。借鉴国外银行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良 《西安金融》2011,(3):39-40
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出于防范信用风险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是危机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市场的深刻反省后,全球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又创新高,我国也适时推出了CRMA(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系列信用衍生品,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对其监管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对CRMA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付巍 《金融论坛》2005,(9):27-31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离不开其应用的信息环境,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指出信用风险度量技术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在国内存在严重缺失的情况,并提出了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度量信用风险的一种较为现实的解决思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等不同角度入手,健全整个社会的模型应用环境,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通过长时间积累起有效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为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探索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国际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利差指标——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差指标TED利差,和货币市场与利率衍生品市场利差指标Libor—OiS利差进行了研究,TED利差是反映整体经济信用风险状况的指标,Libor-OiS利差则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文章考察了两个指标的市场含义、历史走势和理论研究,并对其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has become one of the highest-profile risks facing participant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Despite this,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is actually priced. We examine this issue using an extensive proprietary data set of contemporaneous CDS transaction prices and quotes by 14 different CDS dealers selling credit protection on the same underlying firm. This unique cross-sectional data set allows us to identify directly how dealers' credit risk affects the prices of these controversial credit derivatives. We find that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is priced in the CDS market.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 however, is vanishingly small and is consistent with a market structure in which participants require collateralization of swap liabilities by counterparties.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中国金融市场和原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数据及人民银行组织的信用评级等数据资源,在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违约模式代表——KMV模型原理,实证建立由判别函数和违约强度共同构成的中国金融市场违约预警模型;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盯市模式代表——CreditMetrics模型原理,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证建立中国金融市场信用组合计量模型;探索这两类模型在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实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券商经营活动中,在信用、市场规则、融资者与投资者等议题上面临特殊困境,核心体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即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散功能难以实现,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迟缓。基于对已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现状的分析,券商从实务角度出发构建了涉及场外CDS业务市场准入、做市商交易、风险控制、会计、产品线、定价和业务监管等一系列制度。CDS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在海外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与场内股票、债券交易一并构成基础性市场。盲目对CDS的抵触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20.
由信用风险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我们对金融信用的反思。随着金融信用发展,金融信用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本文研究了金融信用的演进历程,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将金融信用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道德化、法制化、商业化、证券化及风险的市场化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金融信用的作用和蕴含的风险是不同的,而目前的金融信用蕴含的信用风险,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