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从债权人治理的新视角,实证研究了贷款银行的治理作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银行的治理作用会导致审计收费降低,但这种治理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中,银行治理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在民营企业中,银行治理能通过约束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审计收费水平下降。与不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的民营企业相比,在存在这类代理问题的民营企业中,银行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意图以更间接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应对的情况下达到政策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及公司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基于2007年到2013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1)利率降低会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3)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对利率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某商业银行2005-2010年的上市企业独立审计为样本,在理论模型上选取了涉险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手段,从股东、政府、经营者、审计人、债权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对独立审计风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审计风险的五级分类标准,介绍了离散时间涉险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对独立审计风险行为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公司可能利用审计人的特征即变更审计人、支付高额审计费用、大幅增加审计收费和支付高额非审计收费实现其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弱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公司治理准则的指导思想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它涉及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两等共同治理。但我国债权人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为此,重点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的现状,以及治理弱化的原因,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债权人诉讼为视角,检验了诉讼之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发现,债权人诉讼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债权人类型和不同企业性质治理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讲,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债权人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债务诉讼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在诉讼的治理路径研究中发现,涉诉公司通过变更管理层来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宇辉 《南方金融》2004,(11):26-28
商业银行因同时受到监管当局、股东和债权人的约束,其治理结构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忽视监管对股东以及债权人约束的替代,将导致监管的目标与取向模糊。反之如能进一步实现市场化监管,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监管作用,明确监管行为的判定尺度,公司化的银行治理结构改革能够收到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鉴于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金融中介职能,以及银行自身控制风险和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的需要,银行公司治理对于国际金融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帮助各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推动本国银行业机构采用稳健的公司治理做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6年2月发布了《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指引。为了确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取得实效,2006年4月1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鉴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理念、独立性、客观性和审计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显的缺陷和不足,银监会制定并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本试图以上述三个《指引》为主线,就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围绕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对如何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发挥农行内部审计职能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事件近年来时有爆发,如汉唐证券、金信信托、泛亚信托、中国租赁、安邦保险、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风险金融机构是否能得到妥善处理非常重要,既关系到金融机构客户、债权人、股东等各方的实际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能否正常平稳运行、会不会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在这些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方式上,以往采取的方式既有破产清算(如金信信托),也有行政清算(如汉唐证券),还有接管后股权重组(如安邦保险、包商银行),或准破产重整(如中国租赁)等.在这些方式中,破产重整是一种非常高效、公平和有程序保障的方式.首先,破产重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在人民法院组织下进行的;其次,破产重整程序中金融企业可以合法开展必要的营业活动,避免营业急遽中断,保护客户合法利益;最后,破产重整中债权人能够集中起来,通过债权人会议的形式监督企业偿债过程,保证债权人得到公平对待.但在实践中,金融企业破产重整程序一旦运行起来往往困难重重,耗时耗力难见功成,甚至很多风险机构望而却步,止步于破产重整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利用2001-2009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审计收费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会计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和首次媒体负面报道会引起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然而这些影响均只存在于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此外,本文还发现,无论是高风险阶段还是低风险阶段,媒体负面报道都会使公司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本文可能表明,在转型经济中,媒体对审计行为的治理作用可能需通过法律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的36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实证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活跃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委员会降低外部审计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打造稳定、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业对民营资本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因此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股权集中程度稳中趋降,民营、异地和金融机构第一大股东明显增多,股东身份不透明、出资不实等乱象增多,关联交易、股权质押规模不断上升等特征.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股权结构的银行,其经营绩效会呈现出明显差异:股权结构适度集中的银行绩效较好;国有和外资股东控股的银行,经营较为稳健;非金融企业股东控股的银行经营业绩表现不佳.针对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明确功能定位,引导银行理性健康发展;借鉴国际经验,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强化金融监管,治理银行股权乱象;积极应对经济周期冲击,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培育优质股东,打造银行股东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影响上市公司债务配置决策的内外动因。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对强势债权人监管的规避动机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决策,具体表现为: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银行借贷比例越低、公开债务比例越高。进一步地,银行竞争作为影响银行债权治理效力的外部因素,其业内竞争加剧会弱化单个银行债权人原本强势的监管效力,终极控制人规避动机减弱,并由此提升其银行借贷比例。本文研究支持了"终极控制人规避强势债权人监管"的立论,为公开市场投资者与政府监管部门防范终极控制人道德风险、完善债券市场建设以及加强银行业风险防范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从终极产权的视角,以我国沪、深两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发现: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水平越高,其掠夺外部投资者的成本也就越高,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公司提供更多较长期限的债务资金,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其越有可能掠夺外部投资者,增大了公司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导致较高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其提供更多的短期资金来约束终极控制股东。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风险基础观,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管两个层面,研究审计风险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对于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用了综合绩效风险、内部治理风险来衡量,外部监管选取了公司违规处理指标,研究发现:公司综合绩效风险、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呈U型关系,而前十大股东关联度、独立董事比例、监管风险与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关系。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给予公司内部风险更多的关注,审计风险在审计收费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5.
毕翼 《时代金融》2013,(18):4-5
内部审计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独立以及客观的保证活动,在银行治理中,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银行的价值并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银行的治理结构是离不开银行的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银行治理中内部审计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实施内部审计能否改善银行治理效果等问题,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都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因此,研究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中的作用,对丰富内部审计研究以及完善银行治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浩  孙兆东 《投资研究》2023,(5):109-125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积极推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当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从最高领导层、管理层到每一名员工都关注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来说更是责无旁贷,内部审计须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金融机构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面临来自两方面的风险压力:一是组织内部发生错报的压力,机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效果成为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二是内部审计师因审计失误所引发的审计风险压力。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风险特征的阐述,探讨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为进一步提出规避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风险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何青  刘尔卓 《金融研究》2022,506(8):132-151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测算了企业价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汇率敏感性(企业价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汇率敏感性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拥有境外收入、境外投资和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存在密切银企关系、较大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以及抵押品价值较低的企业,汇率敏感性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将会更加显著地反映企业的汇率敏感性特征。这种效应对于存在海外业务、银行更了解借款公司信息,以及违约可能性更高的公司更加明显。本文研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龙华 《金融会计》2007,(11):61-66
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2003年以来,银监会制定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一系列银行业监管规章制度,对于加强银行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发挥内部审计在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的增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银行监管政策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组织体制、活动领域、技术方法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带来的五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风险基础观,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管两个层面,研究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对于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用了综合绩效风险、内部治理风险来衡量,外部监管选取了公司违规处理指标,研究发现:公司综合绩效风险、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呈U型关系,而前十大股东关联度、独立董事比例、监管风险与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关系。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给予公司内部风险更多的关注,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收费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