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太仆寺旗农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对整个农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全旗累计已转移农牧区人口4.9万人,转移劳动力带来的收入37000万元。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东地区围绕“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立足农业大区、人口大区的实际,把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使劳务经济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一个新型主导产业。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但从海东的现状来看,金融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的力度还很小,金融服务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制约了海东地区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我们应紧密结合实际,把握我区劳务发展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海东地区劳务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快推进,对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只是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无人口的迁徙特别是非家庭整体迁移制度缺失,加重了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素质劳力的流失,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高素质劳动力的保留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将对农牧业生产和农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劳动力的转移流失造成城市对农牧区人才资源的二次剥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定西市提出了出去就是增收,输出就是就业的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随着劳务经济的纵深发展,定西市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规模不断扩张,资金需  相似文献   

5.
李永  樊立 《金融博览》2011,(23):50-50
近年来,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定西市提出了“出去就是增收.输出就是就业”的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随着劳务经济的纵深发展,定西市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规模不断扩张,资金需求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涪陵区财政局从资金上、工作上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去年底,全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0.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2%,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其中劳务净收入9.1亿元。该区农村劳力转移呈现五大亮点:(1)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从1998年开始,全区每年增加外出务工的农民都在2万人以上,遍布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省市。(2)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去年全区农民务工纯收入980元,占农民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途径为:有效、合理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干中学"快速提升人力资源;围绕项目,示范效应,促进农牧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具体建议如下: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农村劳动力市场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培训机制;继续推广农牧业科技创新;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政府主导积极为农牧区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8.
劳务经济是指通过增加城乡居民外出务工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农民工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应采取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劳务市场、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措施推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勇 《时代金融》2013,(36):128-130
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4个国家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并不完全匹配,存在生产率提升不足、城镇化发展低质量、劳动力未能有效转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应注重发展高质量的城镇化,提升生产率,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开放户籍限制,允许居民自由迁徙,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正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对于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变换,农业份额不断下降,农村经济结构必然不断向非农产业的调整。就福建省而言,藏至2001年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463.17万人,平均每年转移2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由4.3%提高到39.4%,提高了34.9个百分点,其间,福建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两个“高潮期…  相似文献   

11.
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是当前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如何支持、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开发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湖北省荆门市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维权、跟踪服务等进行深入调查,深刻分析了当前农民工转移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从财政如何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却对支农贷款形成负面影响,致使贷款风险进一步加剧。本文以青海化隆县为例,对负面影响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务回流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经过一定阶段后,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而出现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回流”、“回归”现象。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出现回流趋势,这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加强劳务回流后的金融服务工作,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曾是各地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但农村"空巢化"现象不仅引出了"新农村谁来建"的疑问,也引发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思考。当前,实施多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正面临着以下四大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农村劳动力发生大规模转移和流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并非越多越好,其还要依托于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产生最大转移经济效应,从而最大化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利用金融更加合理和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对湖北省安陆市的实地调研,针对农村劳务金融需求的特点,指出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劳务中普及金融知识,增加信贷支持,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农民工资金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征信系统信息在警示和防止违法犯罪事件中的惩戒作用,为农民工维权谋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在市场调节下同其它商品一样进行着转移、交易和价值的实现.为此,笔者以陇南市劳务输转中劳动力价格的实现为例,对当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的实现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东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86%,是全省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其劳务输出已由当初的农民群众自发流动变为目前政府指导下的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海东地区政府、金融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力保农民转移就业人数不减、收入不降。2008年,海东地区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次,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2009年初依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交易行为,交易的结束必然伴随物品所有权的转移,支付就是商品或劳务转移及债务清偿的过程.支付工具的变革,使百姓生活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