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太仆寺旗农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对整个农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全旗累计已转移农牧区人口4.9万人,转移劳动力带来的收入37000万元。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是人口的城镇化、空间的城镇化、经济的城镇化和产业的城镇化.衡阳现有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7个,市级工业园区7个.工业园区较好地契合了上述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源动力".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一)园区发展促进人口的城镇化.工业园区为各类人才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增加了社会就业容量.2012年末,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382个,较2010年增加67户;从业人员达到145420人,年内新增就业人员21845人,其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70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8143人.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能够更好地实现京津冀都市圈人口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王亚莉 《青海金融》2013,(10):54-56
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本文基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币偏低的事实,提出了后发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产业协渊发展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有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劳务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农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对整个农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本文概述了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已确权的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解决“新市民”的同城待遇,实现城镇化的等市场导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时期。而我国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长期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口进城后社会保障和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本文以嘉兴市在“两分两换”土地使用制度探索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探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如今,城镇化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进程及相伴随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必要的实地调查研究,分别从人口、土地、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镇化面临劳动力转移巨大和安置问题;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乡分割的政策壁垒导致资源无法公平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峰  程燕林  黄小强 《金融纵横》2009,(6):49-51,6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而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我国农民工就业情况怎么样,金融部门如何支持农民工就业?本文以苏皖两省为例,对两省农民工基本情况、返乡及就业情况、金融支持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障碍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抓手在于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积极有序转移.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劳动技能比较低下,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制度性因素制约劳动力的顺利流转等.研究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凯明  余靖雯 《金融研究》2016,430(4):17-33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15.
张毅 《南方金融》2012,(5):27-31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制约的主要因素有:首先,城乡的双重人口过剩限制了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空间的狭窄极大地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其次,城乡户籍制度约束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造成了城乡经济的制度性隔离.  相似文献   

18.
付志勇 《中国外资》2013,(4):269-269,27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本文概述了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已确权的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解决"新市民"的同城待遇,实现城镇化的等市场导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是中国城镇化的革命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大城市的问题,二是三农问题。中国是典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产业为抓手的特色小镇培育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化就业,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释放农村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我国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沿海与内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