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最近.在一些基层农信社和农户贷款调查中发现,“三农”贷款中存在“掮客”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所谓“掮客”.是指替买卖货物的双方介绍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人。“三农”贷款的“掮客”利用农民消息闭塞、纯朴厚道,故意夸大农信社“贷款难”,谎称农户贷款需要送钱送物,借机索取借款者的钱财,严重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联保,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资金营运难,降低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响水县农信社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经验。截至2003年末,该县已核发联保贷款证66712本,授信26300万元,年末贷款额16041万元,连续四年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均在99.5%以上。农民群众称赞联保贷款证是“农信社架起的致富路上连心桥”。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业务操作中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而贷款业务又是农信社经营管理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信社贷款业务操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在贷款业务操作中应把握的法律尺度,使贷款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更有利于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模式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行在农村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来检验政策路径的选择。本文对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及主导分类的因素,农信社贷款定价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存款由非试点社流向试点社的迹象明显,而对农信社系统以外的金融机构影响不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对试点农信社吸收存款、增强资金实力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信社的贷款营销存在困难以及某些农信社受到的贷款约束,贷款利率的上浮对农信社发放贷款影响甚微。本文通过对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的成效进行分析,对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联保贷款的运作为支持“三农”发展和农信社自身经营实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笔通过对联保贷款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实际丁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信社联保贷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切实防范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摒弃自得意识 强化贷款营销 当前,在不少农信社员工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农村信贷资金十分紧缺,供不应求,在贷款业务方面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而加强贷款营销工作没有多大意义。这是对贷款营销的片面理解,也是对农信社发展形势的一种短视。  相似文献   

8.
王康 《现代金融》2005,(12):15-1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既便于监管当局动态地掌握贷款形态.又可适时提高农信社贷款质量、及时化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阜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银监局和江苏省联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农信社贷款大户贷款情况的调查分析,揭示出了非农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与农信社所处的地域相关,体现了农信社信贷资产扩张的一种冲动,也体现了农信社“弃农从商”一种苗头。这种倾向如果得到加强,会带来几种不利的后果,如何引导农信社对大户的贷款?正确的角色定位、风险的有效防患、合理支持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个体私营经济担保难、贷款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引导农信社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贷款方式,于2001年5月推出了“联户联保”贷款。截至2004年6月末,累计对个体私营企业贷款29亿元。三年的贷款总量超过前几十年的贷款总量,贷款本息收回率达到99.8%,得到贷款支持的个体私营企业年均纯利润是贷款前的五倍。  相似文献   

11.
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快林业发展,满足林权所有者信贷资金需求,推动农信社开展以林权为抵押的信贷创新,促进农信社、林农、林企的共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在黑河银监分局的有效指导下,黑河市农信社率先在黑龙江省创建了林权抵押贷款这一业务品牌,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对实现林农增产增收、信用社增长效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建华 《南方金融》2003,(10):45-46
针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人力资源浪费、管理费用过多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信社分社一级开办贷款业务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把农信社分社一级贷款权限上收的建议,并设置了相关的具体制度和措施加以配套。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银监会举办首期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正式启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工作。2006年底前农信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的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农信社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促进农信社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翁源县农村信用社2000年新增贷款余额超过前两年增量之和的四倍强,其市场份额占居全县之首,那么,农信社新增贷款的状况如何?已成为金融监管的关注问题,为此,我们对县辖60%的农信社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良华 《金融会计》2004,(10):55-55,52
近年来,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中央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允许其贷款利率在一定区间内浮动。同时为调动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的积极性,提高农信社的盈利空间,对农信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实行优惠政策,其浮动上限要高于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践中这一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6.
林创胜 《金融博览》2006,(10):42-43
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农信社的信贷规范化管理正迈上新台阶。贷款五级分类可以真实反映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纠正了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仍然存在五大矛盾.需要采取相应的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4,(11):44-4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普遍存在信贷档案不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等问题,不少信贷员为此束手无策,认为无法通过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来判断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是否充足,特别是对于相邻档次的贷款,更感模糊不清,较难对贷款风险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部分农信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供信贷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额农户贷款很受欢迎,但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差以及农信社管理跟不上,目前发展不平衡,建议政府、人民银行、农信社多方改革,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是其性质所决定的,是服务“三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中,有些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经营效益较差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在发放支农贷款中,为了单纯地追求贷款的安全性,防止新贷款损失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其主管部门片面地追求贷款100%回收率,不发放信用贷款,只发放联保贷款和抵押、担保贷款。  相似文献   

20.
农信社问题一直颇为金融界所关注,也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难点。通过对基层农信社的调查,指出现今农信社贷款的特点,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