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方方 《会计师》2013,(4X):3-4
风险对冲是公司战略层次的一项重要的策略,对冲的确切"头寸"和其对冲的方法(如衍生产品使用)已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信息,准确界定风险对冲的定义对开展风险对冲理论与经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风险对冲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风险对冲应定义为一种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它不仅包括公司的衍生产品使用,还应包括其他财务和经营对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忠阳 《中国金融》2005,(23):22-23
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我国企业对国际能源需求不断加大,为对冲油价波动风险而利用国际衍生产品交易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希望国内开设石油衍生产品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利用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产品来管理因油价上升而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已成为当前企业风险管理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衍生产品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中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我国将“金融衍生产品”定义为“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从功能上看,金融衍生产品为基础金融工具的持有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对冲风险的手段,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股指、汇率、利率的不利变动而给人们带来的预期收益的减少或成本的增加,也为投机者以小搏大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8-2015年有出口收入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方法,检验了包括地理分散、客户稳定、加快生产速度、紧缩商业信用、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在内的六项风险对冲手段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使用状况及使用效果。研究表明:经营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金融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地理分散、客户稳定、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能显著提高出口收入;宏观汇率冲击程度较高时,调整成本较高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会被削弱,而调整成本较低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反而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分析了衍生产品使用的三种目的;结合套期保值的实践证据,探讨了衍生产品使用中套期保值和投机的关系;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仅是进行风险对冲,而且是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本文以深南电油品期权合约为例,剖析了合约交易的目的及其对企业损益的影响,提出了明确套保目的、量化风险敞口、选择衍生产品、规避融资风险等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文献对系统风险及其与对冲基金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冲基金引发系统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与全能型银行部门的共生关系、投资的复杂性和高杠杆效应以及筹资的私募性、操作隐蔽性。由于系统风险具有“传导效应”,对对冲基金的监管视角应着眼于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宏观防范能力、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冲基金:英文名称为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对冲基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它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以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深入分析和检验企业产权、政策监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存在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财务困境风险;相反,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薪酬风险。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制属性会弱化公司治理效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监管差异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对传染风险的研究转化为使用PageRank算法测算每家商业银行在每年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并研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其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第二,金融机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增加自身传染风险的同时,却实现了整体风险的下降,说明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活动有效的实现了风险的转移与对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实现其风险管理功能;第三,从个体银行层面来讲,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存在增加其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像外汇远期这类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初衷原为对冲风险,然而这些结构性产品在对冲风险的同时是否又会否带来一些不可预期的其他风险呢?如何才能从衍生工具合约中识别对冲价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金融世界发生巨变,市场开始看空结构性产品,然而市场数据却显示,每天有更多的结构性产品在场外交易。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与天气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气候变化会加大天气的波动性,企业需要运用天气衍生产品来对冲天气影响的风险以稳定利润。天气衍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自身特定的构成要素、标的变量、支付函数和定价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天气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融衍生产品是在金融基础工具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基础上派生而来的,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品种。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引人注目的焦点。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导致的风波不断发生,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以及一直以经营衍生产品交易著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8年出现43亿美元亏损导致的濒临破产。更加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关注。在我国1995年也发生过万国证券公司炒作国债期货交易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事件,使我国政府当年关闭了国债期货市场,使这一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生事物出生不久便夭折。一系列交易风波使国际社会对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愈加重视,但衍生产品的交易并没有因此停止,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要操作工具的对冲基金组织日渐活跃。随着我国加入WTO步  相似文献   

13.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信用风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文章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义及其种类,通过列举最近公司对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应用,对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公司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选取有色金属矿产行业以及能源交通运输行业22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上市公司是否使用衍生产品为解释变量,同时引用一系列控制变量,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是否会有效降低公司风险。实证过程涉及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会降低公司风险,这与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相一致而与我国学者以前的研究相反,由此推测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产品的能力逐渐娴熟。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作为不同的风险管理标准,V A R已经成为风险度量和管理领域的特殊工具,V A R定义为在特定时间和概率里潜在损失的大小,尽管不是最优的风险度量标准但却是最接近的第一近似。公司和机构对冲策略一般会使用期权,而不是远期、期货和互换。当然,除了基本的信用风险,运用远期、期货来最小化公司、机构资产的风险是非常直观。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期权作为对冲工具。有的时候公司会希望标的资产暴露在风险中,导致现金流的部分对冲。这篇文章在给定风险  相似文献   

16.
准确可靠的定价能力不仅是银行增加资金业务收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障。结构性衍生产品的定价过程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准确理解和描述产品的结构,二是选择适当的定价模型、市场数据和校准方法,三是选择最优的数值算法,定价过程最终都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定价的本质就是准确度量风险的价值,实现风险的对冲。最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应该采用动态 Delta、Vega、Gamma 对冲。中国银行业在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领域起步较晚,先引进外部定价软件,在此基础上逐步自主开发是实现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冲基金(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各种交易策略和金融工具使风险对冲,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8.
马瑞 《会计师》2014,(4X):12-14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企业面临汇改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外汇环境,有机遇也有风险,我国不少跨国公司开始使用衍生产品来对冲人民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本文对外汇风险管理的动机、方法和效果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学者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实践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4,(8)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企业面临汇改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外汇环境,有机遇也有风险,我国不少跨国公司开始使用衍生产品来对冲人民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本文对外汇风险管理的动机、方法和效果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学者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实践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衍生品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特征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且利率衍生工具和外汇衍生工具发挥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工具通过降低净利息收益波动和不良贷款率减少银行风险,说明使用衍生工具能有效对冲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开展代客衍生品业务能获取更多客户信息,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使用衍生工具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越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冲击下,使用衍生工具的商业银行相对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银行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商业银行衍生工具使用及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为明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品业务作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