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交所》2008,(3):83-88
深交所投资者服务中心:中小股民在面对市场出现的"高送转"传闻时,不宜盲目轻信,一切以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为准,警惕不良分子利用或制造"高送转"传闻牟取利益。在上市公司正式公告"高送转"预案时,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进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成万牍 《理财》2008,(4):57-58
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工作近期已正式拉开帷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在高度关注着公司年度利润的分配方案。而配合着一年一度的年报行情。A股市场上盛传着有部分上市公司年度利润要"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筛选出了市场上具有"高送转"的题材股,这样一来,导致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异动。有不少中小投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一直颇受争议,本文从相对估值角度重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利用反映经理人估值预期与股价差异的指标,将送转动机划分为估值提升和操纵迎合两类。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当经理人认为股价被相对低估时,上市公司更可能实施送转。进一步地,估值提升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显著高于操纵迎合类;操纵迎合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虽为正,但一年内便会反转。这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不同的送转动机。最后,送转企业送转后内部人减持的规模显著高于未送转企业,这一现象对于操纵迎合类送转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对理解上市公司送转行为、制定与送转和内部人减持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根本途径,然而基于数字游戏的"高送转"乱象却长期充斥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以定向增发作为研究A股"高送转"现象的切入点,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的新股解禁期附近推出"高送转"的频率显著提高,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迎合参与定向增发的外部投资者,帮助外部投资者进行股票减持,是一种动机异化的机会主义股利分配行为;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定向增发后进行了"高送转",这些公司相比于未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更差、关联交易更频繁、大股东占款更高、盈余管理更激进、投资效率更低,这些发现意味着"高送转"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外部投资者发挥积极参与、积极治理功能的良性机制。本文为监管机构近期加强对"高送转"乱象的监管力度提供了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新修订的《证券法》中拟明确现金分红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吴苗苗 《会计师》2011,(9):10-11
<正>伴随着2009年年报的陆续披露,2010年早春时节,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各大媒体、报刊的"明星","高送转"和"高成长"两高特征成为聚焦点。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多数实行每10股转送10股以上的高送股政策,一时市场上出现热炒"高送转"题材股的现象。时至2011年春天,"高送转"最终几人欢喜、几人忧呢?神话破灭,创业板股价集体跳水,拖累主板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当大多数小散户们损失达到20%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号传递假说,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003~2009年期间实施了送股、转增或股票送转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财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上市公司实施股票送转的确存在财务效应,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与偿债能力在公司实施股票送转后均显著增强,但是整体而言,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为一个季度;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强度与送转比成正比例关系,且财务效应的强度也随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实行送股、转增股经常被视为一种"好消息","高送转"的股票尤其受到市场的亲睐。从理论上讲,无论是送股还是公积金转增股本,都只是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科目进行调整,既不影响现金流量,也不增加股东的财富,所以高送转并不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产生本质的影响。但是高送转概念的炒作每年都会如约而来且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本文将依托"高送转"概念设计投资策略,以期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利用"高送转"达到减持目的,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推出"高送转"方案并且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送转"对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财务业绩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发生大股东减持的全部上市公司中,相较于未"高送转"的公司,"高送转"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比例更高;(2)"高送转"强度越大,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大;(3)好的财务业绩状况可以抑制"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反的,差的财务业绩状况则会加剧二者的正向关系。在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后,发现现金收益负向调节"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关系,应计收益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送转"分配方式一直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也引来不少研究学者对于"高送转"相关问题的研究。各派学者对于同一问题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本文从"高送转"的行为动因、带来的市场反应等方面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11.
皮海洲 《理财》2015,(4):11
又到上市公司一年一度的利润分配季节,为“例牌菜”的高送转今年再次被上市公司大批量送出。截至1月末,就有近百家公司推出了高送转预案。而且今年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比例也大幅走高,不少公司推出了10股送转20股的高送转预案。  相似文献   

12.
徐龙炳  陈历轶 《金融研究》2018,455(5):137-15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对股票送转的热情高涨,送转比例不断攀升,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票送转决策?本文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索了管理者在股票送转决策中的参照系选择以及迎合路径,结果发现:(1)公司内部可参考因素中,名义股价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名义股价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名义价格幻觉;(2)公司外部可参考因素中,同类公司送转比例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同类公司送转比例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参考点效应;(3)管理者的送转意愿和比例均跟随内外部参照系同向变化,而且两个参照系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理性管理者为了最优化股票送转决策,存在对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和参考点效应这两种非理性偏好的双重迎合。本文拓展了迎合理论,为参考点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上市公司股票送转决策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监管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监管部门来说,拿出一个统一的指导意见出来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还是可行的。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一年一度的利润分配季节。作为"例牌菜"的高送转今年再次被上市公司大批量送出。据统计,截止一月末,就有近百家公司推出了高送转预案。而且今年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比例也大幅走高,不少公司推出了  相似文献   

14.
<正>又是一年"送转"时,需要提前打点预防针。2016年11月23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公告格式》,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加以规范,要求披露高送转时必须披露业绩预告,原则上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公司高送转,公司有责任向重要股东问询减持计划。众所周知,所谓高送转,是指上市公司大比例派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15.
肖淑芳  喻梦颖 《会计研究》2012,(8):49-57,97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公司的送转股水平和现金股利水平从公告计划前一年起显著高于非股权激励公司;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对送转股和现金股利水平均有正向的影响,但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较为适合自身的特征,但在送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异常高送转",表明送转股是管理层眼中最大化其股权激励收益的更为理想的掘金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在对股利溢价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即将其定义为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平均市值账面比(M/B)的差值,利用Logistic 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股利需求不仅对公司送转股概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送转股比例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而迎合的目的,则是追求公司短期股价最大化,以获取股利溢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验上市公司定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高送转预案的2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0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高送转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高送转公告效应,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前后股票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会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提前获得有关高送转的内幕信息并提前买入,并以此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达国家企业在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之间,能够灵活地转板,表明上市公司在不同层次市场的相互转换,具有其内在的动因。探讨上市公司转板的动力机制,认为上市公司的转板决策是在充分衡量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的。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转板以及退市制度,对于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笔者每年都要对大比例股票分红(i0送转10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在当年的市场表现进行一次详细的统计,多年的统计显示,高比例股票分红的公司始终是市场上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其股价走势总体上强于大盘的走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披露,高送转的大戏也接连上演.备受投资者追捧的高送转,在其光鲜的背后却暗藏着陷阱.该文以今年“分红第一股”的东方国信为例,具体分析了到底是谁从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行为中获得超额收益,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