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别市场18年的国债期货终于敲定了回归日程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8月30日表示,中国证监会批准中金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9月6日上市交易。此外,中金所也于当天公布了5年期国债的期货合约。玩转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投资策略有很多,多数适合具有大资金的机构参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主要是趋势性交易。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利率走势往往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比如在刚进入降息通道后,央行不会短期又进行升息操作,可以预期一段时间内的债市牛市行情。套利:攫取无风险收益期现套利对于融券有优势的机构而言是非常好的策略。跨期套利交易是国债期货套利交易中最常见的,它是指交易者利用标的物相同但到期月份不同的期货  相似文献   

2.
重点关注     
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8月30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已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挂牌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于2013年9月6日上市交易。同日,中金所正式发布《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标志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业务规则全部完成.中金所业务规则体系调整完毕.国债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3年7月8~14日,中金所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从最终的业务规则来看.个人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门槛仍为50万元,与股指期货相同。不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品种。1月12日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1月15日中金所和证监会同时发布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据权威人士预计.在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后,股指期货有望于4月初上市……  相似文献   

4.
陈坷  彭颖怡 《时代金融》2013,(18):234+236
国债期货在我国并不算一个新鲜事物,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成为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同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沉寂了近17年后,我国将在近期重启国债期货交易: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2013年4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批准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上市迈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从中金所国债期货合约入手,介绍国债期货相关概念,此后阐述转换因子的原理并给出了三种选择最便宜交割证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5月17日在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公开论坛上表示,中金所将尽陕推出国债期货,从中期国债开始,逐步扩大到长期国债及短期利率产品。朱玉辰透露,目前国债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准备、技术安排均已就绪,并已进行了半年的仿真交易,将争取尽陕推出。  相似文献   

6.
时隔17年,如今重启国债期货更多的与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联系在一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上市之后,金融期货逐渐升温,推出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利率期货成为中国金融交易所(中金所)的工作重点。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正式启动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时隔17年,如今重启国债期货已经不仅仅是增加一个交易品种那么简单,它更多的与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联系在一起。在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600号,这个地方因为一个机构的存在而聚焦了众多的目光。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此为股指期货上市扎实准备了三载有余。 2010年1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品种。1月12日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1月15日中金所和证监会同时发布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据权威人士预计,在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后,股指期货有望于4月初上市。至此,中国内地的股指期货上市前景一片明朗。  相似文献   

8.
光阴如歌,17年荏苒而过。1994年底,全国国债期货总成交量曾高达2.8万亿元,但随着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引发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后,同年的5月17日,证监会下文暂停了全国国债期货交易。不过,等待了17年的国债期货近期将"重出江湖"。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将分批次发展银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现货规模大幅增长,国债发行交易也已实现市场化,投资者投资需求十分强烈。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正式启动的国债期货市场仿真交易运行平稳,这些良好表现使得市场参与各方对呼之欲出的国债期货交易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0.
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国泰君安期货、海通期货、东证期货等近10家机构参与首轮联网测试。早在去年12月,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在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曾透露,中金所正在规划推出国债期货,此次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启动,意味着国债期货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债期货筹备工作在完成了内部系统测试后,于2012年2月13日仿真交易上线运行,并在3月中旬顺利完成了首次仿真交割。4月23日,仿真交易面向中金所所有会员开放,进入全市场技术测试,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国债期货进入模拟临战阶段。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于6月6日进行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结算测试,此举意味着,国债期货将进入到实战阶段,作为重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阔别17年的国债期货再次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2.
秦长城 《新理财》2013,(10):44-45
成交36635手,持仓2959手,主力合约TF1312报收94.170,较基准价微涨0.002元,阔别资本市场18年后,国债期货在中金所上市首日,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14,(5)
正2013年9月,中金所正式推出5年期国债期贷,标志着关闭达18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市场重新开放,自面世以来,国债期货虽一度受到市场追捧,但近来市场一路走低。与18年前国债期货首次推出相比,此次国债期货推出时,国债市场已经日渐成熟,国债现货市场已得到长足发展。2013年我国新发困债1.69万亿元.为1995年发行规模的11.7倍,201 3年年末,我国国债存量已达8.7万亿元,占GDP的15.3%。但是此次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品种仅有5年期合约一种。根据合约规定,5年期国债期货的标的资产是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3%的名义标准券。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债期货品种较为单一。而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造成国债期货市场一路走"熊"、交易量低迷,缺乏市场活力和实力雄厚的参与者成为当前阻碍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4.
魏涛 《证券导刊》2013,(24):21-25
据媒体报道,国债期货推出方案近日已获得国务院批准,下一步将由证监会确定具体上市时间。业内人士预计,国债期货或于9月中旬正式挂牌,这意味着国债期货时隔18年后重返中国资本市场。受此消息刺激,上周A股市场上的期货概念股全线崛起,当中龙头如中期期货等走出了冲击涨停板的强势行情。  相似文献   

15.
杨志武 《理财》2013,(10):82-84
年7月5日,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这是我同利率市场化的一小步.足期货市场金融创新的一大步,然而对于浸淫资本市场经年的老江湖们来说,  相似文献   

16.
时隔18年,国债期货整装待发,重出江湖。7月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国债期货。7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其相关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8年,国债期货经历了推出、巅峰、停办、重出,究竟有着怎样的涅重生?前世: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相似文献   

17.
沈宁 《理财》2013,(10):85-85
国债期货上市在即,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再添新丁.当此之时.部分习惯“炒新”的投资都大都跃跃欲试。对此.专家提醒,国债期货与股指期货存在明显差异,个人投资者应当理性参与.  相似文献   

18.
王祥胜 《理财》2013,(3):24-25
18年前,国债期货经历短暂辉煌后被迫暂停。18年后,在市场体系完善的前提下,中国国债期货蓄力重出江湖。2012年12月19日,国债期货仿真合约TF1212平稳交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总经理张慎峰等人已明确表示国内国债期货合约、规则已经设计完毕,  相似文献   

19.
王玮 《金融博览》2012,(6):49-50
全球衍生品市场中,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金融期货品种.当前,我国上市国债期货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国债市场化发行机制日益成熟,二级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国债存量规模大幅扩大,市场参与机构更加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取得长足进展.同时,我国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也为国债期货的顺利推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的推出显然已经“箭在弦上”。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在北京表示,股指期货将于4月中旬准时推出,这是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之后,中金所首次公开确认股指期货的上市时间。在上市前的最后一个月,中金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确保系统正常交易运行上。业内人士表示,当股指期货的系统准备顺利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等待上市的“发令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