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银行业竞争指标,并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越激烈,越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按照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贡献的竞争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研究丰富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研究,对银行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39家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从银行竞争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立场提高了银行主动承担风险的水平,银行竞争程度的上升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大型银行发挥作用,且就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效果而言,大型银行强于小型银行;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在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即使在经济增速较慢地区,银行竞争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也存在促进作用;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竞争会促使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更为畅通,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在深化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背景下,鼓励银行业竞争将有助于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视角,探索产业集聚对区域税收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差异和企业生命周期对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会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税收竞争力起到提升作用,但这种提升作用会受到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初创期的阵痛感最强,成熟期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区域异质性较为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税收竞争力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摒弃短视的政绩观和“唯GDP论”的竞争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良性税收竞争的激励作用,提升我国税收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与61个经济体在35个行业维度的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探究。主要结论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吸引外商投资两个渠道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倡议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促进效应并未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行业,而是相对均衡地推动了各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创造。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效应的研究,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跃升、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究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融资约束,并影响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2007-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通过融资约束和债务融资成本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发明专利创新程度和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有所削弱。基于此,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尤其是银行业改革;银行层面需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及产品创新,从而缓解企业创新融资难程度;企业层面则要通过夯实业务基石以促进自身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消费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到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消费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测度,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基准回归,并进一步进行传导机制分析、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以及固定资产规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中介传导效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消费升级对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现有研究发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1年1578个县域样本空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兴旺具有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资本传导效应、技术传导效应和劳动力传导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处于第一门槛值下方(DIF≤0.186)时,对乡村产业兴旺影响呈现“弱显著”;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跨过第一门槛值,处于第二门槛值下方(0.1860.867)时,对乡村产业兴旺正向促进作用相较第一、第二门槛之间的影响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表明空间溢出作用开始通过涓滴效应和扩散效应传导机制辐射周边地区,对本地乡村产业兴旺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在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决定模型中引入汇率,将有效汇率对加工出口企业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分解为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并以企业可获得的国内中间品种类来衡量贸易渠道,以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衡量投资渠道,利用加工贸易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有效汇率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贸易渠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分显著,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促使企业更少使用进口中间品,导致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上升。但在此之后,投资渠道的影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将促使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相似文献   

9.
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的信贷扩张效应加剧了银行业竞争,从而对出口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2590家出口企业年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出口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该影响主要来自跨境资本对货币、存贷款及贸易信贷的投资,而跨境资本证券投资规模增加反而会加剧出口企业风险承担。异质性检验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高杠杆率及中西部地区出口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竞争引发的出口企业商业信用错配、债务成本及融资约束效应在跨境资本流动与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而出口价格与贸易自由度提高均会增加跨境资本流动对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探讨了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且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显示,减税降费力度越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轻资产类型与中小型企业中,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股权集中度与两职合一皆在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减税降费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的途径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经济差距、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基于区域差异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区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效应。利用我国1997~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则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作用不显著。对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租则需加以引导,借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发现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性高的企业以及所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高的企业而言,银行业竞争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更为显著。银行业竞争能够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和代理问题,减少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本文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能够产生客户争夺效应和新型代理成本效应,进而影响投融资期限错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能显著提升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水平,融资约束是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渠道。金融科技发展使得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影响在无银企关联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强。  相似文献   

15.
钱龙 《金融研究》2015,424(10):115-132
本文基于中国某省2009~2014年43万笔中小企业信贷数据,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整体上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竞争对信贷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不同类型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且银企关系与信贷市场垄断程度的影响相互加强。从影响渠道看,银企关系利于缓解企业逆向选择,但没有缓解道德风险,还会引发银行“套牢”企业,并加剧了信贷风险;银行竞争利于缓解银行对企业的“套牢”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信贷风险。本文研究表明,降低信贷市场准入门槛,完善银行业市场竞争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和监督,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问题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吴国鼎  姜国华 《金融研究》2015,425(11):1-14
本文计算了我国企业的出口有效汇率和进口有效汇率,从出口收益、进口成本和进口产品竞争等渠道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收入渠道对企业的投资有负向影响,而且这种负向影响随着企业出口依存度的增大而增加;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渠道对企业的投资有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企业的进口依存度的增大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对在国内市场面临一个更高程度的进口产品竞争以及具有更大国内销售份额比例的企业的投资有更大程度的影响,对具有低价格成本加成的企业的投资也有更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银行贷款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融资来源,银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银行市场竞争性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的影响,对大型企业存在负的效应.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因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中小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明显,银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彭水军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21,497(11):22-40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生产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国内产品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以及国内市场化程度对贸易开放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其次,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强度较大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对出口强度较小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抑制了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够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非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我们还发现:(1)市场化主要通过商业存在(FDI)渠道调节服务贸易政策效果;(2)服务贸易开放对国企以及非东部地区中的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对非国企以及东部地区的非出口企业的不利冲击更大。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使用替换变量等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当前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需要同时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并协调国内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开放。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数字金融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对中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和营商环境正向调节数字金融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扩展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0.
数字金融借助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弥补传统金融体系不足,为解决农村融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解决方案,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如何对农民非农收入发挥作用。研究结果说明:数字金融与非农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数字金融显著提高当地农民非农收入,对周边地区农民非农收入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效应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同时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政策和区域上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创业活跃度、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两条渠道促进非农收入增长。这为优化数字金融的普惠功能、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长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