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古典经济学出发,全面分析现代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到博弈论,从行为金融学再到进化博弈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化发展,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理性研究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中从完全理性到弱化理性再到有限理性的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纳税人遵从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力平  安然 《涉外税务》2006,215(5):12-15
对纳税人遵从行为进行动态分析是税收征管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主体的非完全理性,征纳双方的一次性决策选择是难以实现特定的均衡,征纳之间的博弈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博弈,在税收监管水平较高,并且纳税人群体中占大多数的是诚信纳税人的状态下,如果放松监管,将不会导致纳税人在不遵从上的显著增长。但如果监管水平降到临界点之下,遵从行为的一个较大的偏移将产生,不遵从行为急剧增多,偷逃税盛行,此时再通过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惩戒力度来扭转不遵从泛滥的趋势将变得十分困难,需要比以往付出高得多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来稿精粹     
银企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尹庆民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理论。在博弈论分析中,一定场合中的每个博弈方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有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博弈方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博弈方的行为对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许林 《中国外资》2013,(12):156-156,159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频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引起一些国家和局部地区的"抢购"特殊商品的现象,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问题。本文以"抢购"现象从有限理性—非理性—回归理性的阶段过程为切入点,逐个分析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找到相应的措施:过程分析方面以消费者为重点,运用消费者决策暗箱理论分析单个消费者形成初始抢购的过程,借助相关知识解释信息博弈游离如何引发群体恐慌共鸣,由此触动从众效应爆发非理性群体抢购,从微观经济、消费者心理、信息博弈等多角度来探讨突发"抢购"形成的复合动态因素;在对策方面参照国外应急模式,结合上述分析,尝试建立突发事件抢购应对机制的针对性措施,为应对突发事件衍生事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标准博弈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从完全信息博弈到不完全信息博弈,从单次博弈到重复博弈,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尽管标准博弈论的发展就是不断放松一系列严格假定的过程,但它仍然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严格的理性人假定.随着行为经济学日益发展,实验经济学也日渐成熟,因此,过分强调经济理性和推崇严密数理推导的标准博弈论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6.
赵月 《时代金融》2013,(17):73+75
在股票市场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交易量方面的行为差异,源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所形成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交易博弈过程中交易者在各种信念之间的相互推测、相互影响,为了获得交易者的这些信念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反馈效应和投机泡沫发生,下面结合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研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量波动下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7.
税务机关内部部门利益膨胀的问题目益彰显,导致税法在执行层面出现扭曲。从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为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入手,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对部门之间有关税法的执行行为展开分析,展现各个博弈主体的策略和行为。探寻政府部门税收政策扭曲产生的原因,为依法治税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蒋华 《金融纵横》2009,(4):44-46
本文从演化博弈的崭新视角出发,在博弈主体的有限理性、主动学习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农信社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为农信社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号博弈模型,考察了分离均衡、混同均衡以及准分离均衡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粉饰内部控制信息的成本较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很难存在分离均衡,更多的是混同均衡以及准分离均衡。为实现分离均衡,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风险识别作用,本文还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博弈角度,分析了博弈主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贷市场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经常遇到企业做假骗贷,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采用双方非对称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来求解商业银行和做假骗贷企业两个群体之间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即有限理性进化博弈),并根据求解的结果来分析、解释现实情况中做假骗贷企业和银行两个群体之间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11.
快速老龄化使得养老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综观养老模式,无外乎社会养老、子女养老及自我养老三种,但任何一种单一模式的运行,均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将社会养老、子女养老及自我养老三者通盘考虑,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模式。运用完全理性人假设,通过构建联系动态博弈模型,深入探讨动态博弈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并引入约束机制以改变博弈方的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总体效用最优,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PPP项目中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决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景理论,考虑PPP项目中政企合作双方决策时的有限理性状态,通过建立前景价值函数进而构建PPP项目合作中政企双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博弈行为。借助数值模拟,对不同参数和概率条件下政企决策行为展开路径分析,以期对政企双方在PPP项目中的决策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的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经济学基本假定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的分析上.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理论中的许多基本假定是很难完全满足的.本文将针对不完全理性情况,通过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分析参与方的动态抉择,提出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博弈本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正常现象.每个市场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自身理性的行为.实现功能或利益的最优化或最大化。但根据“纳什均衡”理论.往往自身的理性选择对于整体而言却形成了一种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在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微观市场主体进行充分博弈的机制尚不完善,在利益本位驱动下,非合作博弈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实施的效果,所以非合作博弈也是经济的一种常态,它的存在有助于我们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规律。因势利导,从而做出最优制度安排。本轮金融宏观调控正是面临这种挑战.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征收补偿的研究,均建立在完全理性、最优策略等传统的博弈理论基础之上,现实当中由于征收人(政府)与被征收人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传统研究不符合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更不利于城市房屋征收补偿机制的优化及改善.为了使城市房屋征收补偿问题更趋于公平和更贴合实际,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思维,分析有限理性约束和初始条件约束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基于城市房屋征收补偿这个长期反复的博弈过程,研究博弈双方(征收人与被征收人)的策略调整、趋势以及局部稳定性.为了使得征收人(政府)与被征收人实现利益均衡,提出了改变和增加城市房屋征收补偿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并购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实质上是企业并购双方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信号传递博弈是研究逆向选择的一个重要模型,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非合作博弈中,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现实与应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博弈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安排本是一种理性选择,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有时这种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威海市金融竞争和维权过程中因银行自利行为导致信贷风险产生、爆发并最终使金融债务大量悬空的个案描述,分析“囚徒困境”现象是导致这一非理性均衡结果的主要原因,指出类似的“囚徒困境”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检查和监管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与投机者的行为博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著作文章中,时有涉及政府与开发商,投资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分析,本文试从政府与投机者的角度切入,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与投机者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论证通过政策来引导房价走势是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19.
自约翰·梅纳德·史密斯以来演化博弈理论得到了社会科学普遍的肯定,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研究集团内部由于内力或者外力的作用导致集团的进化,这与人类社会的制度演进及其相似,制度演进实际上就是演进的收益大于成本而不断调整各经济主体(或者集团)利益关系的过程。本文利用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制度变迁的起点、环境、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加以分析,提出导致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企业、个人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思路,就这一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融机构存在利用经济实力及信息优势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难以自发地形成帕累托最优,并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可以培育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信贷市场稳健发展.通过博弈演算,分析了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在信贷领域的博弈机理及相互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据此探讨了适应个人理性要求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