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弈本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正常现象.每个市场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自身理性的行为.实现功能或利益的最优化或最大化。但根据“纳什均衡”理论.往往自身的理性选择对于整体而言却形成了一种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在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微观市场主体进行充分博弈的机制尚不完善,在利益本位驱动下,非合作博弈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实施的效果,所以非合作博弈也是经济的一种常态,它的存在有助于我们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规律。因势利导,从而做出最优制度安排。本轮金融宏观调控正是面临这种挑战.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搏弈论中有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原理,讲的是在竞争状态中,两个人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结果两个人只能作出多坐几年牢的选择。这种非合作搏弈在经济学上的表现就是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但搏弈论还有种合作搏弈,而且经济学认为,“囚徒困境”属于一次性搏弈,在一次性搏弈中,自私者会把互相欺骗作为最佳选择。在重复搏弈中,当事人会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某种制度的约束下,人们会采取合作搏弈的办法,更加倾向于诚实和合作。  相似文献   

3.
为符合帕累托改善的原则,通过增加一个奖惩矩阵,可以摆脱“囚徒困境”,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协调和一致。核算部门的违规与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并存的状况,是人民银行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新的监督均衡并充分发挥监督效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个人住房贷款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竞争往往陷入囚徒困境,形成“双输”格局。必须进行金融产品的深加工,进行无风险的金融创新,才能彻底摆脱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把会计诚信的缺失归罪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杨雄胜教授在《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一文中说:“对普遍存在的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是会计人士道德沦丧,事实上,我们的会计真的一点也不想做假帐呀!中国会计在业务中往往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之中……会计‘囚徒困境导致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简单地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归结于会计人职业道德的沦丧有过于简单化之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会计人陷入“囚徒困境”只是会计诚信缺失的表象,会计“囚徒困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个人与社会心理的原因。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心理学分析(一)会计囚徒困境是会计人诚信缺失的内在心理因素美国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柯尔伯格采用创设了一个内容涉及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方面的道德两难情境的方法,要求被试者作出选择。这个两难故事为:在欧洲,一位妇女因患有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命,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10倍于成本的价值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凑到了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恳求药剂师把药便宜卖给他或以后将药钱补上,但药剂师说...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把会计诚信的缺失归罪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 杨雄胜教授在《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一文中说:"对普遍存在的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是会计人士道德沦丧,事实上,我们的会计真的一点也不想做假帐呀!中国会计在业务中往往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之中……会计囚徒困境导致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交往主体作为“经济人”,在市场的博弈过程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个体理性的选择,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结局。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剖析了山东省聊城市东海铸锻破产案,在政府主导或外部力量适度干预下,通过谈判磋商,最终促进多家银行与企业达到交往理性的均衡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风险处置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8.
信任问题是供应链战略联盟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博弈过程中信任问题的研究,建立“囚徒困境”模型,阐述其陷入“囚徒困境”的过程并发现其中原因,提出解决信任的“囚徒困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文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剖析当前"互联网+"跨界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发现在一次博弈的情况下博弈双方可能会陷入帕累托次优的"囚徒困境",但是长期重复博弈可以促使双方由竞争走向融合,走出"囚徒困境"实现福利水平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前的传统利益集团理论认为,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体组成的集团总是具有增进集团共同利益的倾向.因此,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理性最终会导致集团成员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实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完美结合.然而,现实中许多符合集团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未发生,例如,汽车驾驶者对于在道路上畅通行驶具有共同利益,但是驾驶者并没有采取集体行动抵制交通拥堵.据此,奥尔森认为,集团利益的公共物品属性会引致集团成员普遍的搭便车行为,继而导致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人不会采取集体行动来实现共同利益,这在大集团中尤其如此.这就是所谓的集体行动困境.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梳理集体行动困境产生的机制,同时探索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导致小微金融信贷配给的存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132家制造业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实践中主要问题,提出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应重视小微金融中的“软信息占优”现象,通过“面对面调查+外围调查+交叉验证”的方式多维度、多渠道收集信息,建立机构自身信息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同时,缓解小微融资困境,推动社会资本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披露对于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及企业契约的顺利履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究竟是由公司基于自愿基础进行披露,还是予以强制要求披露却还无定论。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说明在私人信息搜寻和企业自愿信息披露中都存在个人理性背离集体理性的“囚徒困境”,从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管制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前提,每个人在面临决策选择时都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说这一假设过于理想和抽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主体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自身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从而进行比较、思考和博弈,再做出理性的选择.与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关的四大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也不例外,他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博弈导致政策的的执行效果与预定的目标产生偏离.而博弈的前提则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规则是既定的,至少在短期内政策的实施方案是不会变的,从而各方可在既定的规则下通过博弈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说到底不过是各方利益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昕 《时代金融》2012,(18):145
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相似文献   

15.
郭昕 《云南金融》2012,(6X):145-145
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保险公司经理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国家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的目标。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讲求自身效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迈进呢?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八个转变。一、在观念上,必须由不敢提自身效益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银行的收入是对企业利润的分割,追求银行自身效益必须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而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效益的提高,把所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片面地把发放多少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政绩”,而这种所谓的“社会效益”,往往是银行在丧失经营自主权,牺牲自身效益换来的。例如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金融》2006,(5):41-41
《银行家》2006年第3期刊登王学军、方贻潭的文章《我国金融集团组织结构的理性选择》提出.我国金融集团组织结构的理性选择是金融控股公司。文章分析,作为我国金融业“航空母舰”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向不是银行控股公司,而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并控制若干家同一类型的子公司。这对于提高收益,控制风险,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竞争还是合作:国际金融监管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学术界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来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的假设下,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监管支持、引导创新的同时抑制了金融创新的动力与效率,而金融创新包容、促进监管创新的同时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风险与难度.这种矛盾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具体表现为金融监管的滞后与金融创新的乏力,即两者之间的博弈形成了"囚徒困境"式的对局.那么如何改进这种均衡状态,在理论和实际中寻找达到"双赢"局面的纳什均衡,就成为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转化矛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将我国乡镇企业的融资困境置于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进程中独特的“双重信贷配给”现象中通盘考虑,我们会发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在其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因此,必须从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两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