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科创型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创型企业的成长需要金融支持,其融资行为与研发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实证研究表明:(1)资产负债率低对研发绩效的影响显著正向,而且对研发投入也有积极影响;(2)公司主要高管薪酬与公司研发绩效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3)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正面影响,但对短期研发绩效的影响不显著;(4)企业规模无论对研发投入还是研发绩效的关系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了加强股权融资体系建设,发展风险投资等机构投资者,重视科创型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正向激励,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发展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专用性投资如何影响组织间合作创新,至今结论仍不清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文将战略信息共享纳入纵向合作研究框架,剖析不同类型专用性投资对组织间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专用性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人力专用性投资对战略信息共享的正向影响最显著,而品牌专用性投资的影响强于流程专用性投资;战略信息共享显著促进合作创新绩效,且在专用性投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关系信任在专用性投资与战略信息共享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在战略信息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资源互补性正向调节战略信息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以29家光伏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索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光伏企业的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金融支持的三种路径中,银行信贷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从而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政府补助不利于光伏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政府补助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而能部分遮掩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负面效应。股权融资对光伏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也未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企业家信心的角度,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企业家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并且非国有企业绩效对宏观经济波动更为敏感;企业家信心在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宏观经济扩张时通过增强企业家信心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宏观经济紧缩时通过减弱企业家信心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以我国2002—2012年间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基于金融创新中介作用的视角,研究了董事会异质性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年龄和教育背景异质性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性别、年龄、任期、教育背景异质性与金融创新显著正相关,金融创新部分中介了董事会年龄和教育背景异质性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丰富董事会异质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经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为商业银行通过优化董事会成员配置提高金融创新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个体创新绩效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得出本文的结论:高绩效工作系统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依据298家中国企业的经验数据探究市场响应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作用关系,深入剖析这一影响机制的中介效应和外部因素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响应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市场响应对资源拼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资源拼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资源拼凑在市场响应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惯例复制正向调节了市场响应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关系,惯例复制正向调节了资源拼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双循环”相互促进背景下,探究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发展、法律制度质量、研发资本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有正向影响;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研发劳动投入显著提升了外资企业创新能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应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以激发国内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及其平台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其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尤为重要。本文重新归纳移动互联网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阐释其资本运营战略与财务绩效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以乐视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该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前后的财务绩效变化,结果表明乐视网开展资本运营的5年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逐步提高,资本运营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团队绩效压力能给员工带来紧迫感,督促成员通过共同协作高质量完成任务要求以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以往研究提出了团队绩效压力的积极效应,但并未明确积极效应的具体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且缺乏从团队层面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笔者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了团队绩效压力对团队绩效和团队成员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团队绩效压力所致积极结果的路径。研究应用Mplus分析软件,通过对98个团队领导和460名员工的有效配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证实:团队绩效压力对团队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和对个体工作退缩行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积极团队情感基调中介了上述影响作用;领导者积极情感表现正向调节团队绩效压力对积极团队情感基调的影响,且正向调节了积极团队情感基调在团队绩效压力和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基于实证检验的研究结论,拓展了绩效研究领域关于团队绩效压力影响方面的学术探讨边界,丰富了相关团队绩效压力理论研究的参考文献,为企业组织更好地理解团队绩效压力进而有效管理团队和遴选合适的团队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2008~2015年间16 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的影响效 应。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显著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资产规模、监管压力、风 险水平、宏观经济也对业务收入结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则对业务收入 结构起到抑制作用。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要保持持续稳健增长,必须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创 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后的外部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吸收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企业创新绩效国有显著正效应,在衰退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连接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在衰退期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解吸能力仅在衰退期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在成长期与成熟期与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在创新模式上更注重从外部获得新知识,然后通过自身的吸收能力将新知识内化为企业自身的知识,但来意识到保留知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企业解吸能力的提升重视不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 SEM模型,从激励协同视角系统分析中小银行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激励协同对战略联盟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激励协同通过促进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进而对战略联盟创新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激励协同序参量对战略联盟创新绩效及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We identify firm innovation as a channel through which the treatment of employees affects firm value. Long‐term incentive theory supports positive effects of ‘good’ employee treatment on innovation. Alternatively, entrenchment theory suggests such treatment will lead to complacency and shirking, hence deterring innovation. These opposing views merit investigation since human capital is increasingly essential to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a firm. Using the KLD database and patent/citation data,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vorable employee treatment and the innov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 fir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positive treatment of employees improves innovation focus – more innovation related to firms’ core business, leading to greater firm value via the increased economic value of patents. These findings, robust to endogeneity concern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long‐term incentive hypothesis, suggesting that well‐treated employees increase firm innovation. Thus, firm innovation represents a channel through which positive employee treatment enhances firm value.  相似文献   

16.
互动导向是一种新的战略导向,它反映了一家企业同它的个体顾客进行互动,并通过持续的互动从顾客那里获取信息,从而建立有利可图的顾客关系的能力。互动导向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然而对互动导向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却鲜有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丰富互动导向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导向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应该采取互动导向,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中介效应,依据全国314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量网络嵌入性、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竞争优势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商业模式创新在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鉴此,企业应注重构建不同形式的网络嵌入,推动商业模式的调整与变革,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Most corporations now view sustainability as a key requirem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few claim to have achieved it. One of the key obstacles separating intention from execution is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s employed by companies tend to be insufficiently clear, precise, or comprehensive to guide decision making.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for corporate leaders today is, of course, to sustain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the core businesses. But given the implicit “beyond business” focus of most sustainability efforts, corporate executives would be better served by a more integrated, holistic framework—one that enables them to make tradeoffs among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of busines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uch a framework—one that redefines sustainability as the ability of companies to adapt to change in three different spheres of operation—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with a near‐term as well as a longer‐term planning horizon. Without such adaptation, business models become obsolete for reasons that can range from economic failure, to competitive inferiority, to social or ecological limits. This ability to adapt can be measured and valued by using the BCG Adaptive Advantage Index, a composite measur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during market downturns. The BCG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most adaptive companies tend to report lower profits and have lower values during periods of relative stability, such companies perform consistently better over full cycles. Creat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value alone doesn't automatically confer economic rewards, but—with the right business model and capabilities—it can. The authors explore some of the business model archetypes that successfully achieve this “co‐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与公司绩效:中国民营上市公司ST化的合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控制权指标进行选定和度量,以主营业务收益率、管理费用除以主营业务收益的比率作为公司控制权在经营绩效上的反映,建立了一个股权分散、控制权弱化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因果模型,并以中国ST民营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ST化与股权的制衡化以及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总经理的直接控制能力下降(控制权弱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强化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控制权转移应和股权转让相一致,才能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