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纷至沓来的银行系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亏损的事件,除了显示部分投资者投资风险意识匮乏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着的重大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如果能够避免不当销售,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就能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认同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录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应重视风险提示纷至沓来的银行系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亏损的事件,除了显示部分投资者投资风险意识匮乏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着的重大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如果能够避免不当销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实施监管很有必要。本文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指出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应通过建立理财产品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切实保护理财产品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支农 《理财》2008,(6):83-85
2007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得异常火爆,使其成为各行稳定存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然而,投资者对收益的过高预期,银行出于竞争压力用高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的做法,为双方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如今,随着不少理财产品的陆续到期,部分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成为部分投资者的"伤心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议论。而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朱永利  王婧 《新金融》2012,(6):49-54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而监管规定相当薄弱,没有对关联交易进行范围界定,更不用说提出系统有效的监管措施.虽然关联交易有时有积极作用,但不当关联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实施监管很有必要.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以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建议建立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风险预警"不厌其烦"日本法律对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源头上保证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有了风险预期。首先,银行会根据风险等级将产品分门别类做成目录,并把基金产品的销售程序编成手册,发给员工,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悉各种产品。客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14,(2)
正理财业竞争日益加剧,网络销售渠道降低了投资者进行价格比对的成本,银行业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来保留和吸引客户。未来一段时期,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和"业务治理体系"改革,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及投资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2013年国内理财市场概况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量、发行量、余额均创历史新高。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3年共182家境内外银行在境  相似文献   

8.
高卫民 《时代金融》2011,(34):32-34
<正>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百姓财富意识的增长、使得投资理财需求大大增加,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日渐成为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各个环节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暴露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甚至出现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理财产品近年来一系列的"零收益"、"负收益"等现象令人失望,使得不少投资者在损失了真金白银、深切地意识到"风险"二字分量的同时,也对理财产品的宣传、销售方式和信息披露提出不少质疑。  相似文献   

9.
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经常会遇到销售人员推销银保产品,那么银保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有何区别呢?简而言之,银保产品就是放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最大的卖点是"保障+收益+分红",与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办法》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要求商业银行做好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真正做到"卖者有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买者自负",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实现合规销售,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财会》2012,(6):48-49
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逐渐变成百姓防通胀的金融工具了,但原本百姓心中的这个"至宝",却也时常遭人诟病。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上,近三成投资者有过被误导的经历,甚至有的银行还存在强制搭售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金融理财产品监管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监管领域。对于效果导向型监管、将理财产品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将标准化理财产品视为金融工具以及设立独立的理财投资者保护机构等问题,在我国还未形成监管共识。因此,相关监管和立法机构需要在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范围、行业治理、违法行为惩戒、投资者保护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集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其涉嫌在一种次贷衍生产品 设计和销售中欺诈投资者,该事件立即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同样地,金融危机中相继发生的"迷你债"和KODA事件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设计、销售复杂理财产品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相关理财产品的真实风险及事件中暴露的问题,提出应该从司法、行政监管、银行设计和销售、跨境协作等多维度建立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以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近几年来,除了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领域,很多人开始选择银行,投资于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的压力,逢到月末、季末、年底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可谓"铺天盖地"。可是,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领域纠纷的上升,很多投资者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对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知之甚少。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加上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并没有停止过。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规范银行理财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异常火爆,使其成为各行稳定存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然而,投资者对收益的过高预期,银行出于竞争压力用高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的做法,为双方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如今,随着不少理财产品的陆续到期,部分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成为部分投资者的“伤心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16.
理财产品作为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品种多样、收益丰厚、期限灵活等特征,为广大投资者所青睐。在当前理财产品购买客户日益增加、购买渠道日趋广泛、销售规模逐年膨胀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理财产品的发展和管理现状,深入分析理财产品潜在的洗钱风险,并针对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核心,是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理财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这些年来我国理财产品市场虽取得了极大发展,但还存在各种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规制和投资者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不足的关键是对我国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并从立法层面进行规制,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缓解理财纠纷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很理财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其资产配置。但同时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使理财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客户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时有发生,其中关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是客户投诉较集中的问题。本文对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示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存续期间和终止时信息披露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形形色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有8588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募集资金规模达8.51万亿元。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投资者抢购潮涌现,然而与此同时,银行在销售说明、风险提示、收益实现等方面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局部披露、表述模糊、时间滞后、弱化风险等,对投资者的权益以及银行声誉构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升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性,增强理财产品市场的透明度,不仅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投资意识不断提高,在经历了股票、房地产投资热潮后,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据《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年报》统计,我国境内银行机构发售理财产品规模从2005年的2000亿增长到2010年的4.6万亿,年均增长率超过80%。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热销,一方面满足了居民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体现了当前市场投资取向,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宣传、销售、监管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