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丹 《中国金融家》2022,(1):129-13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重要保障。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金融业与各个行业开放、共享,金融治理将迎来拓维、扩面、升级、蝶变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宋立 《中国金融》2020,(3):12-14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治理是重要而特殊的经济治理。发展和完善金融制度,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作为现代央行制度的基本单元,基层央行应系统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深刻内涵,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聚焦传导货币政策和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不断完善优化履职体系机制,始终坚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履职全过程,切实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作为现代央行制度的基本单元,基层央行应系统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深刻内涵,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聚焦传导货币政策和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不断完善优化履职体系机制,始终坚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履职全过程,切实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治理能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6.
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秉持“金融标准为民利企”的宗旨,以落实《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重点国家、行业金融标准的实施,不断提升金融标准助力区域金融治理现代化、服务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陆磊 《中国外汇》2020,(1):8-10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四十周年。10月底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2019年12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本文将从开放经济,特别是外汇领域开放的视角,谈谈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融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在国家层面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中国人民银行积极着力改革金融标准体系,优化金融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金融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力求更好发挥金融标准在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本文就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在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地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成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一种“新常态”。研究金融危机的最新特征和发生机理,对我国的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理,发现金融自由化当前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与实体经济大背离的制度性困境,而金融从业人员的短视主义、有限理性、认知缺陷、职业精神衰退和道德伦理缺失,则构成了其中的微观原因。在当前的全球金融波动环境下推进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需要提升维护金融稳定的国家金融治理能力,完善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等系统性法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能力和高尚金融伦理道德的“金融家精神”。  相似文献   

10.
标准是国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开展绿色制造,发展绿色金融。本文总结了我国绿色金融和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以环境信息披露为切入点的标准化协同推进模式,来构建制造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给出了标准化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以来,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金融治理能力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构建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走势水平,并基于SVAR模型探究了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抑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普惠金融由于兼具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优势,可以通过改变乡村治理主体、乡村环境和治理手段,推动农村地区德治、法治、自治的协调互补,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既继承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又弥补了网格化管理的缺陷,同时兼顾数字普惠金融和网格化治理功能,将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当然,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数字鸿沟"导致的主动缺位、思想认知传统和金融素养有限导致的农户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部审计》2024,(3):72-7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要求,平安银行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各项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金融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朱启贵 《中国金融》2023,(10):81-82
<正>金融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质量和实现进程。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资金流量核算是国家金融政策制定、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现代化建设、政府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依据,是有效监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信息基础,是前瞻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需要。因此,亟须健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资金流量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便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在借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实践做法的前提下,同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亦应对绩效评价进行探索,进而推动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和政策效果有效落地。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通过探讨金融政策绩效评价的概念、特点、目标、主体等相关要素,为该项工作的科学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诸多金融细分领域,正在改变和重塑金融业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新概括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金融科技工作、健全完善金融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金融领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眷涛  柯宇立 《上海金融》2012,(11):94-97,119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审计作为子系统,其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与国家审计是一致的,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有效保障国家治理趋向优化的功能不断增强。基于当今信息技术的环境,金融审计数据信息化特点越发明显,因而金融审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效率的高低,进一步影响到对国家治理推动和服务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陆磊 《金融会计》2023,(3):12-14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金融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聚焦“面向数字时代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治理”,就中国金融服务现代化的形势和趋势谈几点初步思考。一、拓展认知:从生成式AI视角理解金融发展和货币当局的作用2023年起,以Open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引领今后10年的数字革命。AI模型可大致分为决策式/分析式(Analytical)AI和生成式(Generative)AI两类。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公共政策性金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力量,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是实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治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共性、金融性、国家信用性、特定选择性等特征。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政策性金融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高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通过金融(货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性目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泉府”,“泉”通“钱”,“泉府”是我国最早具有财税及国家金融职能的机构形态,也是最早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雏形。宋代王安石“青苗法”中出现了最早的农产品预购信用,清代所采用的“以工代赈”也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赈灾治灾的一种特定方法。中国古人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公共性内涵基础上,进行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经济调节,可以被视为政策性金融,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期,公共政策性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将自身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特有的国家金融战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