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业汇票是重要的资金融通工具,不仅能满足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货币市场规范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依托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临沂区域票据市场经历了超常发展、业务萎缩到理性复苏的过程.但是区域票据市场依然存在票据业务市场创新不足、人民银行再贴现窗口指导作用减弱、票据功能异化严重、民间票据市场不规范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规范商业银行行为,培檀良好社会信用,适当调整再贴现利率,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工具功能,强化激励和约束力度,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票据作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不仅是经济行为人安全、高效地转移资金的载体,也是货币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产品之一,票据再贴现还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票据市场在资金配置、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货币政策传导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的考虑因素。总体上看,票据在经济金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我国使用的票据主要有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本票。近年来,票据业务在规范中迅速发展,不仅有量的快速增长,而且在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经营方式、清算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工具,它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融资的手段,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票据贴现纳入贷款额度控制,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过高、商业承兑汇票占比过低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制约了票据业务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从天津市票据贴现市场现状入手,以推动贴现业务发展为切入口,就如何调整票据市场结构、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完善:一是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二是加快票据市场建设,建立公平、规范、统一、高效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在我国逐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下,票据市场稳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运用再贴现这一政策性工具进行调控,使再贴现业务呈大幅上升趋势,可见再贴现政策调控的效果明显。但是在该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业务处理手续繁杂、票据纠纷风险、资金风险和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效率和安全等问题,本文着重以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当前再贴现业务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办理再贴现业务的效率,规范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的管控再贴现业务的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6.
《西南金融》2002,(2):4-6
本通过对西南地区票据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再贴现利率提高前后西南地区票据市场的变化,再贴现利率上调对票据市场稳健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将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西南地区票据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后再贴现急剧萎缩,对票据业务的运作方式、市场规模乃至发展格局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娄底市票据市场的个案调查,分析调高再贴现率的政策效应,并提出规范发展票据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实行基于再贴现率加点生成贴现利率的票据定价模式。在中国票据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因素,使得票据贴现利率波动频繁并逐步显现出基于再贴现利率基准定价模式的缺陷,主要包括贴现利率存在跌破再贴现利率的背离现象、贴现利率定价模式未体现票据市场化程度、再贴现利率的货币传导功能逐步弱化等。本文提出票据贴现利率采取基于Shibor加点差的定价模式具有资金成本依据和契合票据业务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并具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沟通不同金融市场联系和促进货币政策传导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漫谈我国的票据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它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日本,美国都有票据市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个发达的票据市场来完善我国货币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票据业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市场主体扩容到市场工具丰富等各方面的突破,但是其占金融机构存贷款额的比例仍然偏低,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再贴现业务却与承兑和站现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针对以上情况,作者提出票据市场应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晨,同时再贴现政策的灵活性也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票据市场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票据市场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各种票据为媒体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票据的出票与承兑相当于发行市场即一级市场.票据的转让(贴现与再贴现)相当于流通市场,即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票据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我国商业票据业务作为货币市场上一项重要的融资手段和信用工具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 ,在中央银行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 ,尤其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大幅度下调 ,与再贷款利率的差距明显扩大的条件下 ,商业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 0 0 0年末 ,全国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再贴现三项业务余额达6468亿元 ,是 1999年的 2 2倍 ,1995年的 4 8倍。从业务发生量看 ,2 0 0 0年票据市场三项业务累计发生额为165 5 9亿元 ,比 1999年增长 90 % ,是1995年的 3 …  相似文献   

13.
我国票据市场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再贴现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载体——票据市场发展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了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央银行再贴现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效益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成本,优化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引导信贷投向和市场利率水平,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主动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长期以来作为货币市场的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展却一直滞后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等的发展,这为中内央银行利用货币市场进行间接调控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障碍。为此,应尽快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构建我国票据市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它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票据融资业务,使三者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发展票据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票据市场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削弱了再贴现业务的基础。主要问题有: 1信用等级的限制。企业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受到种种约束,如商银行规定信用等级要有 A级以上,除抵押、担保外,还要有较高的保证金 (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6.
票据融资业务包括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一系列业务,是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银行和货币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文以近五年来天津市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对票据融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商业汇票利率体系主要由承兑费率、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构成。其中作为银行间市场业务的票据转贴现,其利率已实现市场化。在监管部门加大力度规范会计科目核算、严查逃避信贷规模的票据业务后,买断性日趋明显,其利率更多受到信贷规模影响,与其它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背离;回购式转贴现业务则逐步脱离规模互转方式,近期呈现了较强的资金业务特性,利率水平逐步接轨其它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上步完善和发展再贴现业务的着力点应放在拓展再贴现业务空间和发挥货币下策2工具的导向作用上来,为建立票据市场进而完善货币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稳步推广使用商业票据贴现再贴现工具□钟起瑞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是比较有效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都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工具。它既是货币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融资手段,也是中央银行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存在区域化差异,这将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货币资金的空间分布流动和金融运行秩序,人民银行在进行监管时须转换观念,积极引导,培育区域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完善货币投放及信贷计划,将再贴现纳入信贷计划,保证区域货币供求平衡的良好态势,加强区域票据市场监管,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完善区域金融秩序;积极谋求各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交流,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