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一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一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建军  王清 《海南金融》2005,(10):16-18,45
信贷退出问题是全球商业银行一个难解的课题,信贷退出的好坏和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原则、标准入手,结合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等,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判断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七种信贷退出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贷退出指金融企业(主要是商业银行)停止作为贷款卖方的行为。从既有市场撤退,既包括从以企业为主的客户退出,也包括从行业、地区退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以及为了更好地迎接入世的挑战等,都需要尽快建立信贷退出机制。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诸如高负债、行政干预、破产等信贷退出壁垒,因此,应从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增强信贷决策和管理水平、把握最佳退出时机、选择最佳退出方式、积极最佳退出方式、积极开拓信贷市场等方面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信贷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贷款退出丐贷款进入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金融论坛》2002,7(1):29-33,60
银行信贷资金在行业、产业以及企业之间的重新配置是由贷币资本流动规律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决定的,而在具体的退出或进入领域选择上,需要掌握科学的判断准则。贷款进退策略要求以分析行业或企业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综合评价企业基本素质,准确把握贷款进退的最好时机和最佳方式。从贷款进退的时机判断,应在行业或企业的萌芽期逐步进入,在旺盛期通过导入资本市场逐步退出;从贷款进退的市场范围分析,当以经济发达区域、高科技、新兴产业和资质、信用状况良好为首选;从贷款进入方式上把握,则应当开发多功能的金融产品,以此化解单一信贷进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把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有进无退、退出难、难退出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实现信贷有效经营的主要矛盾。本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建立信贷退出机制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客户退出机制,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区分潜在风险客户和事实风险客户及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退出方式;要加强信贷市场预测,把握最佳退出时机,预见性、主动性地防范信贷风险;要把客户退出工作作为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对存量资产建立起经常性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市场退出机制应该充分考虑在社会、企业和银行自身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扩大直接融资,注重自身积累;严守法律法规,完善信用评估;确定市场定位,培育基本客户和克服短期行为,加强信贷管理的建议.要求信贷人员通过准确判断企业的竞争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部分退出和完全退出的计划,努力达到从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贷款客户退出来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今后5年中,信贷结构调整的结果关系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信贷结构调整有三个信心问题:一是确定结构调整目标,包括信贷品种、客户、质量和效益的结构调整目标;二是建立信贷资产经营的退出机制,必须做好行业信贷决策下的企业信贷决策、加大区域结构调整力度、以最优资产置换次优资产和准确预测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指的信贷退出是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发现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发生经营问题,威胁到信贷资金的安全,从而收回或提前收回信贷资金的行为。相对于正常贷款在还本付息后退出某一资金运动循环过程,这种退出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信贷退出。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银行主动实施信贷退出战略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健康经营的需要。笔者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信贷退出的形式,同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战略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最后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的判断依据与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信贷退出或中止是银行防止风险和损失的重要战略选择,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提前中止信贷或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信贷退出的判断依据,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薛鸿健 《金融论坛》2005,10(3):26-33
近年来需求、供给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使美国工商信贷市场需求下滑,风险增加,收益下降。此外,次级与衍生市场使银行信贷要接受开放、透明、竞争的交易市场的检验。美国商业银行通过改革商业模式、明确市场定位、完善风险控制、差异信贷产品、强化市场营销和提高操作效率,成功地应对了挑战。美国商业银行在工商信贷市场上所遇到的难题在我国工商信贷市场上也初现端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应借鉴美国商业银行的实践,构建核心竞争力、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信贷经营及优化企业信贷流程,才能赢得工商信贷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过程中,既面临有利机遇,也需要应对更多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虽已渐成体系,但在政策、产品、风险管理前瞻性以及评估专业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依托国内监管要求和借鉴国外最佳实践,从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环保风险调查评估、做好贷后监测检查、创新信贷产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等方面着手,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信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赵鹏 《金融论坛》2006,11(12):50-54
从余额、增量、增幅、人均信贷水平等不同维度看,安徽信贷市场规模较小,但是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和创新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第一,在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的扩展给予促进和推动;第二,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制定区域信贷政策和分配贷款限额时,要对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实行倾斜;第三,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增强其投资信心和收益预期;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适应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信贷营销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确保信贷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提高了主要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银行公司信贷风险。认为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不应涉足所有行业,要定位自己的几个优势行业,推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行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只有成为行业专家,才能透视行业,根据公司所处的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把握进退时机,更好地控制公司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是多重的,与商业银行的定价目标、市场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收益目标息息相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方法也有很多.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引入该管理工具时需要结合本银行阶段目标合理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受制于金融市场、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影响因素,中国的商业银行在FTP运用上整体较落后,但已经具备实施较先进FTP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并理顺内部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缩短内部转移价格因市场调整而进行决策的周期,加强价格信息披露,进一步强化会计系统中的利率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是多重的,与商业银行的定价目标、市场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收益目标息息相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方法也有很多。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引入该管理工具时需要结合本银行阶段目标合理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受制于金融市场、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影响因素,中国的商业银行在FTP运用上整体较落后,但已经具备实施较先进FTP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并理顺内部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缩短内部转移价格因市场调整而进行决策的周期,加强价格信息披露,进一步强化会计系统中的利率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20年商业银行财务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从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成本收入效应分析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并检验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存在直接负向影响与间接正向影响,且综合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国有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负的政策效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显著的政策效应;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中规模效应、成本收入效应为主要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8.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丁宁  任亦侬  左颖 《金融研究》2020,478(4):112-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主体,更加关注因此而产生的成本效率问题,即考量银行自身是得不偿失抑或得偿所愿?本文基于2005—2017年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运用SFA模型测算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成本效率影响的净效应;最后,采用边际动态检验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的影响趋势。文章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会通过成本效应机制降低银行成本效率,但同时因其改善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了银行的声誉,从而对银行成本效率施加正向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净效应呈现U型趋势,表现为2007—2013年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负向影响加深,2014年后出现转好信号,现已越过U型谷底。因此,从长期看,绿色信贷政策将有利于银行成本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