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对解决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管理效率低、基础资产真实性不易查明、监管的透明度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两者的耦合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长远发展起到巨大帮助,但不能忽视区块链资产证券化新模式下由于融合了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两者的高风险属性所存在的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和金融稳定风险等问题。从监管对策角度看,应当逐步构建分工明确的区块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责任,构建统一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应用标准和区块链平台准入标准,采取以智能合约为中心的过程监管,并辅之以监管科技的应用,以区块链监管区块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初创企业、创投机构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如何通过设定不同运作模式利用市场化运作达到政策性目标。结果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实施不同程度的让利激励或监管惩罚,影响创投机构投资策略和初创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使初创企业、创投机构和政府三方达到理想的演化均衡。在当前政府引导基金实施的让利机制中增加监管惩罚能更有效解决政府引导基金特殊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使引导资金真正流向初创企业、促进创新。本文建议,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有选择地进入创投领域;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提高创新预期收益、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私链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惩罚力度以威慑创投机构违约等都可以打破劣后均衡转向理想均衡。  相似文献   

3.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是当前供应链金融业态的一个新发展趋势。本文详细探究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和特征,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论证了该模式的风险要点,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评价指标,对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因子由大到小,依次是核心企业风险、质押物风险、宏观环境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基于此,提出健全核心企业监管体系、强化质押物管理、审慎研判宏观环境、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与提升人员金融素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兵兵 《征信》2021,39(1):54-58
企业征信存在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源受限、信息维度单一、信息流通不规范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性、具有共识机制的特点决定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企业征信。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信的主要模式和在我国企业征信应用的可行方案,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征信模型框架与主要流程,建议推进区块链技术研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立法和监管手段,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时代金融》2019,(5):149-150
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分别从性能风险、安全性风险以及业务风险等方面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并建立以柔性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初级探索发展阶段,面临技术门槛高、缺乏稳定成熟的区块链金融产品,区块链金融的"脱法"问题较多、监管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本文从日本和美国两个区块链发展强国的监管政策入手,通过对两国的监管策略和政策的研究,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的区块链监管法律法规,构建多维区块链监管主体,建设包含平台自监管、行业协会协助监管、政府监管部门主要监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视角,重新审视传统金融监管中存在的市场分割导致监管效率低下、混业趋势中监管穿透力不强、监管协调面临障碍等痛点问题,阐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监管优化机理,并在揭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监管优化面临的技术与法律风险以及监管与合规挑战基础上,提出应协作构建全球范围之内的监管科技框架,依据监管场景发力区块链技术革新,推进金融协同监管创新,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从而提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监管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手段解决小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并据此研究区块链运用的一般性原理、方法及着力点,从而为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进行风险控制提供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互联网征信、大数据与区块链的概念和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征信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信用信息采集覆盖率不够、维度单一,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系统数据平台无对接、数据不共享,征信信息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面临风险,互联网技术与管理有待提高,互联网征信行业监管难度大等,提出了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在互联网征信中应用的建议:高覆盖率、多维度拓宽征信数据采集范围,增强数据隐私保护,促进数据平台对接,降低信用交易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迅速崛起.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中,主要体现在数字货币上,对央行现有支付系统造成一定冲击.本文通过概述区块链的定义、发展现状,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央行支付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系统效率不足、交易风险增加、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创新技术、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行监管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为总体监管和12类分项监管;银行大股东属性包括政府类、金融企业类、外资类等.总体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大股东为工业类、金融类企业的银行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而家族类银行的风险程度较高;通过对分项监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加强对所有权、资本要求、经营活动限制、外部审计要求、流动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及监管效率八个方面的监管可降低银行总体风险,而加强准入、内部管理、资产分类配置、信息披露这四类监管反而会增加银行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网贷平台监管备案正稳步推进,其关键在于把控风险体系。现有文献大多围绕“交易过程—事件类型”探讨网贷风险,本文则以“事件类型—产品端”为切入视角,从网贷平台产品端的资金来源、信贷资产、资金池、信息披露等方面解析风险逻辑,层层剖析产品端风险漏洞枢纽的风险传输渠道。针对这些风险漏洞,可以通过加强产品端初始资金配对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完善中间资金账户管理机制和建立关联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等手段,调整网贷监管体系,有效治理网贷风险,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暴露美国金融监管出了问题,既有自由市场主义监管理念的根本问题,也有原监管体系在对付混业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缺陷和漏洞,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立法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重大变革,以防范未来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实现金融市场效率与风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险的信息质量特征与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着眼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金融风险监管和信息披露框架,以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协调为切入点,分析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金融风险的构成要素,指出现有监管信息系统和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还评价了我国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规范对金融风险的披露和监管特征,分析了新制度对银行类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以风险计量会计披露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的构想.本文最后对协同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原则,建立完整的银行业信息披露框架,形成动态信息披露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作为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正改变金融市场格局。但伴随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综合性的金融主体、技术泛化的金融产品与异化的金融权利却诱致复杂的金融风险。由于传统金融监管在应对上述风险时存在对象错配、方式滞后与机制失效的局限,穿透式监管成为回应现实需求的最佳选择。金融科技的穿透式监管应坚持以实质重于形式为核心,突出对金融数据、内置算法与金融科技机构的多向穿透,并遵循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与比例原则指导具体监管实践。在实践中,金融监管层不仅应利用智能化、嵌入式的监管科技和全面、严格的信息披露刺破金融科技的复杂结构,还应搭建统一的监管协调体系、制定详尽的监管规范、划定主体的责任边界,以落实穿透式监管理念,提高金融科技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高校办学体制和投资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更大的自由,但存在的财务风险不可忽视。本文根据地方高校近年来接受政府审计的实践,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基建修缮、物资采购、对外投资等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着重剖析产生财务风险的成因,从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错误认识、内部控制系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财务部门的会计监督等方面进行展开;最后,提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重复监管、监管盲区、责权不对等、职能混淆等问题,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缺损主要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及寻求理论指导,本文建议从中央地方政府统分结合、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关系、需求角度及基础性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引入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区域异质性指标对传统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非引导类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效果显著,二者之间并未表现出挤出效应,且这种强引导效果在中、东、西部地区间无明显差别,其主要解释原因归结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自上而下的政策惯性、引导基金的零散化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体制改革引发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调整.其他区域异质性指标引导效应显现出区域分化,东部地区受金融市场化指标影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特征变量向科技创新水平倾斜.  相似文献   

19.
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在微观层面上探索抓早抓小、实现监测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建立了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将各部门金融监管权“行使”中的协同和信息技术、网格力量等“手段”的合力融入其中。本文论述了该框架的理论基础,借助系统分析法,阐释了将“网格化”思路引入金融风险监测的必要性,从理论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开展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建设情况和其辖内两种网格化管理试点模式,进而指出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监测方式,且具有推广借鉴意义。最后,对下一步构建“平台+网格”矩阵式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万幸 《南方金融》2012,(2):60-63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鉴别和度量,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然后从回避系统性风险、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度量风险以及规避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