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正> 最近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盛松成副教授等三位同志所著《现代货币经济学——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研究》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货币经济学的专著,是我国货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货币经济学是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宏观经济学实质上就是货币经济学。在我国,货币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货币因素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经济学体系。因此,对于西方的货币经济  相似文献   

2.
金融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还处于孕育和萌动阶段。它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等,都在吸引人们热切地探索。创建金融经济学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超越一般的货币经济,而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其突出特点是货币信用与经济组成“融合体”,研究这种“融合体”的运动规律,为宏观决策服务的经济学,就是金融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李云华 《时代金融》2008,(11):37-38
作为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方法论划分的分水岭,货币中性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学界,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供给与实物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货币中性这个货币经济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命题进行理论回顾,并通过引入动态经济的研究方法,推导出货币中性定理及其失效的可能性。最后,基于理性预期对货币中性问题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货币经济学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新货币经济学主张将传统的统一于一种货币中的记账职能和交易职能相分离,来解决传统的“二分法”问题,并提出了“精密的物物交换体系”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方法。同时认为如果取消法律限制,传统的货币将消失。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和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王佩真教授的力作《货币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为指导,将货币理论和经济理论融为一体,并根据我国的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与货币流通理论、规律、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该书深入地研究了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货币经济与财政经济、货币与价格、货币储蓄与投资、货币流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主流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情况的差异和实证分析中计量模型和数据选择的不同,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拟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的实际数据。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宏观货币经济学和具有微观基础的现代货币理论,从各自对货币的理解来认识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与其研究脉络,这样,就可以确定一条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8.
货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金融产品货币化问题,本文分析了金融产品和传统货币资产特征的差异,以及新货币经济学货币职能分离的观点和局限性,进一步研究了货币市场理论对金融产品货币化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统一的互联网市场将有利于促进金融产品货币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货币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对互联网条件下货币发展和制度创新进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梳理了从经济学发轫以来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为止的关于货币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然后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货币中性检验的实证结论,从中性、非中性、超中性和内生性作了综述。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为后继者继续在货币经济学的这一焦点领域拓荒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论题,其研究遵循着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的理论规范,先后经历了近代数量论、凯恩斯理论和现代数量论三个主要范式,但目前已不为西方经济学界所重视;而国内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规范还正在建立中,由于中国一些特定的因素,对其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可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均衡框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的一般均衡模型通常缺乏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货币。所以,在传统的均衡或者非均衡模型中引入货币变量,并且判断和分析货币变量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就成为了货币经济学面对的一个挑战。通过对Tobin货币模型、货币内在效用模型和现金在先模型的分析表明,货币在经济中应该起到的确切作用和所承担的功能,尚未完全被清楚地认识,这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作用机制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留有大量理论探索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elective review of Milton Friedman's contributions to monetary economics focusing on five areas in particular: the demand for money, the joint historical and empirical work with Anna J. Schwartz,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Phillips Curve, monetary policy and monetary dynamics.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制度变量的滞后性前提下,运用货币滞存法对中国1979~2007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量,随后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得出了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超额货币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长期而言是负向响应并趋于稳定;通货膨胀率对超额货币程度随机误差项冲击的响应短期达到正向响应的峰值,其后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中国外资》2010,(22):17-22
新奥地利学派的奠基者哈耶克的一些思想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在哈耶克思想早期,其在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有着杰出的思想贡献,虽然当时在与凯恩斯关于货币的论战中处于下风,但是如今看来,哈耶克关于货币和经济周期的思想意义重大,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哈耶克在货币理论和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尝试与作为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克思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奠基者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一些对比分析,希望可以从这三位经济学家的思想中寻找对货币和经济周期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最后结合哈耶克等的观点对当下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经济现象做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不同的货币数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该研究以货币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自1992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1998年为分界点进行了分时段比较分析。总体而言,在1997年底以前,信贷规模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8年初以后,货币供应量M2则是中介目标,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17.
Search models of monetary exchange have typically relied on Nash [1950. The bargaining problem. Econometrica 18, 155-162] bargaining, or strategic games that yield an equivalent outcome, to determine the terms of trade. By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axiomatic bargaining solutions in a search model with divisible money, we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bargaining solutions do matter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for questions of first-degree importance in monetary economics such as: (i) the efficiency of monetary equilibrium; (ii) the optimality of the Friedman rule and (iii) the welfare cost of inflation.  相似文献   

18.
How people pay: Evidence from grocery store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grocery store transaction data shows that consumer payment behavior at the point of sale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models of money demand.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ransaction costs, opportunity costs,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hoice of payment instrument, which then, in turn, affect money demand.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work of empirical researchers in payment choice and theoretical modelers of monetary economics and should inform both literatures.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money (anticipated inflation) on capital formation is a classic issue in macroeconomics. Previous papers adopt reduced-form approaches, putting 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or imposing cash in advance, but using otherwise frictionless models. We follow instead a literature that tries to be explicit about the frictions making money essential. This introduces new elements, including a two-sector structure with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markets, stochastic trading opportunities, and bargaining. These elements matter quantitatively and numerical results differ from findings in the reduced-form literature. The analysis also reduces a gap between microfounded monetary economics and mainstream mac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