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飚  李炎军 《新金融》2009,(11):57-59
当前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也可能孕育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中长期贷款占比偏高,加剧资产期限错配风险;票据业务高速增长,造成贷款体外循环风险;政府信用盲目放大,隐含财政兜底风险;银行放贷门槛降低,信贷风险加大;贷款“垒大户”,增加信贷集中度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管理,严格坚守信贷风险底线,合理确定项目贷款比例,充分把握政府举债能力,切实把好新增贷款质量,严密防控贷款集中度风险,有效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公司客户贷款结构为切入点,从市场总体情况、上市企业银行借款、商业银行信贷行业结构等维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贷款占GDP比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公贷款增速有所加快。企业短期贷款在经济下行期增长较快,而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对中长期贷款依赖较强。各行新增信贷集中度高,行业投向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在行业信贷方面,强化宏观环境和行业经营研究,进一步提高信贷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实施服务轻资产行业的有效经营模式;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调整优化传统信贷投放聚集的部分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势行业企业;关注行业信贷结构变化所蕴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房地产市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中,资金问题是困扰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如何打破房地产企业融资坚冰,破解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困境,是房地产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选择和拓展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性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融资渠道必将拓宽.房地产业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和开发风险.因此选择有效的融资渠道、确定较低风险的整整融资方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客观问题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据估测,80%左右的资金都是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鉴别和处置抵押品时遇到诸多困难,其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抵押贷款业务专业化经营。商业抵押公司是集商品购销与融资担保为一体的专业商业机构,商业银行借助于商业抵押公司的运作,可以有效地调整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规模和期限结构,降低抵押贷款的系统风险,提高抵押贷款业务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业务增长。  相似文献   

5.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及时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就成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工商业贷款、贸易融资贷款、房地产贷款、房地产建筑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信贷风险发生前的征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密切关注中长期贷款行业投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投向的前五位行业分析 从主要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前五位行业的分布情况看,房地产业属于各金融机构竞相放贷的热点,其贷款所占份额及同比增速在各行业中居于第一、二位。例如,2006年第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长期房地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9.3%、30.9%和40.9%。由此可见,房地产业贷款投向的行业集中度偏高,行业信贷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开始实施的背景下,各金融机构应注意把握房地产业放贷的规模和节奏,严格防范房地产业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7.
浅谈房地产逾期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董国强逾期贷款的形成原因一、贷款期限不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生产周期较长,期限短的贷款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贷款期限不合理一方面造成企业正常合理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大量增加,部分企业甚至...  相似文献   

8.
研究房地产金融,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热门话题。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地依赖商业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大样本调查问卷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特征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负债融资时“重风险轻收益”,忽略或不重视负债税蔽作用,但是融资时首选负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目标资本结构呈现二元化趋势;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比非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高;不同特征企业在负债期限的选择上趋于一致,短期贷款的使用明显优于中长期贷款的使用;发放现金股利时上市公司重视盈利水平和现金流状况,非上市公司重视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渠道受限,外债融资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房地产企业外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并呈现发行集中度回升、信用利差扩大、发行期限缩短、增信方式面临质疑等趋势。与之相关的监管套利风险、信用风险和阶段性资本流动压力不容忽视。未来应通过增强监管合力、提高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度、引导企业建立“财务中性”意识等,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企业外债融资行为,合理利用境内外融资市场支持实体业务。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房地产住房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住房信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利润来源,由于房地产住房信贷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银行信贷资金在房地产资金结构中的天然风险,加强房地产住房信贷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日益重视的内容。本文从房地产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两个方面分析了房地产住房信贷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研究动向     
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风险较大 央行《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4年末,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接近50%,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长期贷款占比也分别达到43%和39%。报告指出,中长期贷款占比的攀升,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来自企业和银行两个层面,涉及企业信用、财务状况、开发项目情况,银行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多个环节。根据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有关理论,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构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各个环节的风险,从而达到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融资对于银行来说,可以防止贷款的过高行业集中度,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多增加一些融资渠道则多一份安全。  相似文献   

15.
郭平 《中国金融》2006,(8):48-49
为保证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促使房地产项目资金在银行内良性循环,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实行封闭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封闭管理是指:对审批确定的房地产项目采取资金全程监控,使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及租售资金回流在同一账户内封闭运行。为了确保贷款安全,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封闭管理需要防范以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随着政策重点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格局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对开发企业的授信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企业集团为主的关联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关联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业务范围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错综复杂,某些关联企业钻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甚至逃废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严重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缺乏诚信,利用关联企业多头套取银行资金,往往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如众所周知的“德隆事件”、“农凯事件”.“铁本项目”等。鉴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如何走出房地产融资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现雏型,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融资渠道单一,形成房地产“绑架”银行的格局。这不仅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使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走出融资困局。在开发性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消费性融资渠道,一方面加快抵押贷款证券化步伐,另一方面改革公积金制度,提高公积金覆盖面。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录     
《中国城市金融》2009,(11):74-7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防控措施 商业银行应深入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措施。首先,要尽可能采用银团贷款方式,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风险,同时参贷银行从不同渠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设定贷款的前提条件或要求控制住风险,还可以有效防止贷款被挪用。  相似文献   

20.
邹静娴  申广军  刘超 《金融研究》2022,504(6):74-93
本文主要探讨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理论上,减税政策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果:一是减税后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激励银行通过延长债务期限以争取企业客户;二是减税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增加,加剧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促使银行缩短债务期限以便加强企业监督。本文以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作为自然实验,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2010-2015)考察了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减税后企业的债务期限整体得以延长;如果减税后企业的盈利状况改善更多,或可支配现金流增长更缓,企业债务期限延长幅度更大。此外,本文发现在快速扩张行业、有产能过剩风险行业以及房地产上下游关联行业中的企业往往会因为较强的代理成本效应而面临减税后债务期限的边际缩短。本文研究结论对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特别对提高小微企业获取中长期贷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