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保险市场,放开国门,外资保险公司必将大量地进入中国,这将导致中国保险市场上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主体之间将构成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格局。由此在国内广泛引起了"外资保险公司是否会压垮中资保险公司"的学术之争。中资保险公司不会被外资保险公司压垮,同台竞争反而促进了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资证券公司与外资证券公司的竞争,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中资证券公司在与外资证券公司的竞争过程中,应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握外资证券经营机构入境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虽然外资保险资金进入中国股市已无障碍,但据了解,外资保险公司至今尚无一家前往保险监管部门申请股票投资,与中资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股市兴趣不大,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有37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随着财险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中国保险业加深了与国际保险业的融合,并呈现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的竞争态势。本文研究的新生财险公司是指开业运营不满三年的非保险业集团投资的中资财险公司。新生财险公司在老牌财险  相似文献   

5.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金融支付能力。偿付能力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保险公司资产的风险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强弱。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中国境内主要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分析,虽然目前国有保险公司和中资股份制保险公司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偿付能力的绝对值也很大。但是,从与偿付能力密切相关的财务比率指标等相对值来看,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保险公司已经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资保险公司应当高度重视这一现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保险公司的统计分析指标,同时考虑财、寿险企业的共性和险种的特性,构建一个系统评价保险公司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0。2012年中国境内97家保险公司的272个样本绩效进行度量;对比中、外资保险企业综合绩效,探析绩效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外资保险公司综合绩效表现差于中资保险公司,主要原因在于中资保险公司在规模因子和成长因子方面具有优势,而上市保险公司表现优于非上市保险公司则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和收入方面。  相似文献   

7.
保 险业是特殊的金融服务行业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经营和服务的最根本要求。能否诚实守信已成为中资保险公司能否在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在中国目前保险业社会信誉欠佳、造假甚至欺诈客户的问题时有发生的情况下 ,以最大诚信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已成  相似文献   

8.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入世最早全方位开放的一个行业,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集团6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法人机构93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我国保险公司的承保收益逐年下降,如何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保持我国保险公司的良性经营?根据国外保险行业的经验,加强保险投资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构建应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总体原则的指导下,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构层次性等具体准则。根据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保险业的行业特性,保险公司竞争力由资源、能力、环境三个要素组成,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相应的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以来,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从6家增加到目前的61家,其中,24家是中资,37家是外资,外资保险公司已占半数以上。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99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8亿元。目前,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经增加到15个。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刚刚尘埃落定,外资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地向中国市场发起了进攻.面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冲击以及业内日趋激烈的竞争,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正>与中资保险公司相比,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的确不足以在保险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力量。面对匮乏的销售渠道,外资保险公司必须探索出自己的道路。中国保险市场对于全球任何一家保险巨头的重要性是无需赘言的,因此,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后一刻,保险业是否开放成为横在谈判桌前的一道屏障。航空母舰量级的保险集团对加入中国保险市场跃跃欲试,相比之下,那时的中国保险企业仅仅是小舢板。"航空母舰"与"小舢板"在同一市  相似文献   

13.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入世最早全方位开放的一个行业,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集团6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法人机构93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我国保险公司的承保收益逐年下降,如何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保持我国保险公  相似文献   

14.
视点     
《中国保险》2012,(5):6-7
交强险正式对外资开放5月1日起,修改后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新条例第五条第一款中,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主体从"中资保险公司"修改为"保险公司"。至此,我国交强险业务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未对外资开放的最后一块阵地,此次交强  相似文献   

15.
万鹏 《时代金融》2012,(24):125-127
在加入WTO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快。随着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逐步放开,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国际保险公司更巨大的竞争。基于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笔者对已有学者进行研究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行适度修改。通过建立一套以财务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对我国财险公司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从中找出中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前的趋势和政策对中外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万鹏 《云南金融》2012,(8X):125-127
在加入WTO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快。随着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逐步放开,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国际保险公司更巨大的竞争。基于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笔者对已有学者进行研究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行适度修改。通过建立一套以财务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对我国财险公司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从中找出中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前的趋势和政策对中外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蓉  王超 《保险研究》2013,(1):49-57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既是一个方法论研究,也是一个基础理论研究。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保险公司的综合绩效是未来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构建了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10年的保险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全面风险管理因素在综合绩效评价中不容忽视,总体上寿险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高于财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高于中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中国的保险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问题。与中资保险公司的监管不同,受到我国整体外资政策的影响,我国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条件。这一做法虽然与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有一定冲突,但也具有其合理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具有正面作用。目前没有必要全面否定外资政策的影响,而是应当寻找外资政策与市场开放之间的平衡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准入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入世后我国保险业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放开,中资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资保险与外资保险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服务水平,而这恰恰是保险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乃至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缩短我国保险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中资保险公司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快改变滞后的服务管理理念,提高其服务及营销管理水平。本文拟在借鉴西方服务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寿险实证分析为基础研究我国保险业的顾客满意度,以期为改善我国保险业服务水平提出建议,从而增强国内保险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资保险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懿 《海南金融》2006,(2):45-46,56
目前,随着中资保险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资保险企业开始掀起一场以抢占中国保险市场为目的的“圈地运动,”国内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悄然升级,外资保险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开始凸显。中资保险企业应当如何面对这场“圈地运动”?本文通过资本运营、产品开发和创新、市场开发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将中资保险企业和外资保险企业进行了一一比较,指出二者存在的差距,得出中资保险企业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场“圈地运动”中争取主动,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与外资保险企业的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