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自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2年2月29日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不对称和承销商能力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法人配售比例、发行市盈率和首日换手率与抑价呈正相关关系,中签率成反比;上市等待日期和承销家数与抑价呈正比,融资金额呈反比;法人配售比例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信息公开不充分、承销商声誉高低及其引起的投机情绪对IPO抑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建议完善创业板市场操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勿盲目投机.  相似文献   

3.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友翠 《时代金融》2011,(11):52-53
我国创业板市场开通至今,已有一百多家公司在其上市,在首次新股发行时,其抑价程度将影响股市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创业板的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新股发行与上市之间的时间间隔、发行规模、公司规模等方面,对创业板IPO抑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友翠 《云南金融》2011,(4Z):52-53
我国创业板市场开通至今,已有一百多家公司在其上市,在首次新股发行时,其抑价程度将影响股市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创业板的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新股发行与上市之间的时间间隔、发行规模、公司规模等方面,对创业板IPO抑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水平过高已是IPO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中我国的IPO抑价水平较其他成熟的市场更高.IPO抑价水平的预测有利于承销商及发行公司预知初始设资金定的发行价与拟发行公司真实市值之间的差距,有助于降低IPO抑价水平,体现拟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昌云  武佳薇 《金融研究》2015,423(9):174-189
本文利用IPO公司在上市前不同时间段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中的正负面词汇数据,构建了媒体语气这一度量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从个股层面检验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面媒体语气,负面媒体语气能够更好地解释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以及超募比例。具体而言,我们发现负面媒体语气与IPO抑价率、IPO超募资金比例以及承销商费用占比均显著负相关:负面语气每下降1%,IPO抑价率上升0.22%,超募资金比例提高0.13%,承销商费用占比上升1.44%。我们进一步发现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和激励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引导、煽动投资者情绪,从而厘清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于资产价格的渠道。本文最后验证了媒体语气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4~2015年新上市的19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10~2012年内PE机构所合作承销商的平均声誉来衡量PE声誉,考察PE声誉如何影响IPO抑价。研究发现:PE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PE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二者之间存在正负反馈效应。此外,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越高IPO抑价越大,承销商声誉的认证职能未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李向品 《证券导刊》2012,(11):93-95
IPO折价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毒按照承销商声誉理论,认为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只会选择承销那些高质量企业的IPO.所以,承销商的声誉和IPO折价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