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房价发展趋势,认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境外资本流入与房价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期理论作为解释境外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依据,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房价存在因果关系,人民币升值预期是诱因,境外资本流入是推力,房价不断上涨是结果,提出"房价与汇价双管齐下,本外币政策匹配出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斌 《国际金融》2010,(4):55-60
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美国政界和学术界连珠炮一般对人民币汇率不断施压的背景下,市场上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短期资本流入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平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中国曾经经历过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短期资  相似文献   

3.
我国短期资本流入规模估算:2001-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马晓平 《上海金融》2007,(10):68-72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境内,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带来潜在的影响。文章对2001-2006年我国短期资本流入规模进行了估算。除BOP表金融项目所反映的短期资本,本文重点对隐性和非法流入的资本进行分析,并按直接投资、个人外汇收支、进出口伪报、地下钱庄等不同渠道分别进行估算。结论是2001-2006年我国短期资本流入增长迅速,隐性与非法流入的短期资本规模庞大,表明我国资本管制存在很大漏洞。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和控制并通过各种方式消除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 国外投机资本的定义是:独立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之外,主动承担风险以追求风险利润为目的的、短期成超短期的资本。它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和最低风险,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国外投机资本的构成及流入途径,国外投机资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预期人民币升值从中获利而流入的资本。二是因人民币与美元利差逆转而流入的资产。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产价格高涨的刺激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直接的结果就是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长短期期限结构发生了逆转。本文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过度“短期化”趋势的潜在凤险不容忽视;在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同时,我国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真实性审核、实施差异化的国际融资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托宾税”等短期资本流入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01年12月加入WTO后,根据WT0的基本原则,开始逐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这些做法降低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槛”,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市场的吸引力;加之我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预期逐渐从贬值改变为升值。与此同时,自2001年以来,美国进入经济衰退周期,美联储以降息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加大了美元与人民币的利率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入中国可获得汇差和利差的双重收益,因此国际资本流入规模猛增。据计算,在2001~2005年间,国外资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际资本流入期限结构错配:现状、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产价格高涨的刺激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直接的结果就是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长短期期限结构发生了逆转。本文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过度"短期化"趋势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同时,我国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真实性审核、实施差异化的国际融资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托宾税"等短期资本流入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得出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心理预期从而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入;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的检验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得出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心理预期从而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入;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的检验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洋 《黑龙江金融》2008,(10):47-49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美元开始新一轮减息,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热钱)继续涌人中围的催化剂。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达2.58%,在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加息预期增大的背景下,国际资金流入速度呈现加快趋势,流出呈现趋缓态势,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国际热钱的特点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本、房地产市场升温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量外资开始流入国内,其中相当大比重的为热钱。在我国对外来投机资本实施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采取了多样化、隐蔽的方式进行。本文从热钱的概念和特征、输入渠道以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从源头上防范热钱的进入,需要从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完善国内经济体制政策和强化监管手段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国际“热钱”输入渠道、规模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本、房地产市场升温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量外资开始流入国内,其中相当大比重的为“热钱”。在我国对外来投机资本实施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采取了多样化、隐蔽的方式进行。要从源头上阻止“热钱”的进入,需要从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完善国内经济体制政策和强化监管手段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境外资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已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国经济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笔通过调研.试图找出“热钱”从我市流入境内各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于玲 《济南金融》2008,(7):72-73
<正>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持续升值的趋势,至2008年3月31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已升至7.0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仅2008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超过4.3%。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因素很多,其中,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境外套利资金假借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并结汇,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国内流动性过剩,部分境外套利资金流向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价格的过快增长。尽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体系和调节机制,抑制套利资金过度流入,对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涛  胡志鹏 《银行家》2012,(8):69-71
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在岸及离岸市场汇率双双表现疲软(见图1和图2),这与市场预期的人民币小幅升值相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经降到了一个合理区间,表明人民币汇率本质意义上已不能被视为低估。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资本流动在2012年一季度大幅波动(仍为正流入)后,在4~5月份转为净流出,这主要是由于欧债危机恶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趋弱。三是中国的出口和实体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令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如果中国是另一个亚洲新兴经济体,那么人民币最近几个月可能已经对美元大幅贬值。不  相似文献   

17.
两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不断升值,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进一步升级,使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为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应明确人民币年升值的上限,打消国际游资的投机动机;加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资金流入监管;实施“藏汇于民”,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完善我国的外汇运行机制和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放大且水平屡创新高。截至2011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78%,且升值预期依然存在。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正伺机在人民币升值后流入我国进行套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货币政策逐步趋紧,企业境内融资难度加大,致使资金违规流入压力持续增加。对此,黑龙江分局针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热钱违规流入的渠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10,(10):58-59
当前热议的话题之一——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中美之间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之争,令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从右图可以看出,各主要货币兑人民币远期报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国内远期市场上,人民币预期1年后升值1.5%左右,较之前有所扩大,但低于一些外资机构认为的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月度数据的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在2000年代以来热钱涌入与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价格、中美通胀率之差等变量的互动关系。关于短期资本流动诱因的分析发现:中美利差的拉大和股市变动是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原因,中美利差拉大对短期国际流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持久。最后,针对如何遏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以及缓解资本流入所造成的冲击,我们结合上述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