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商业银行都出现了资金紧缺的情况,纷纷展开了拉存款大战,研究储蓄存款的波动规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也就成为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而储蓄存款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利率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产生影响,加之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利率调整对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多大,如何预测调控结果,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利率影响的变动规律,本文将以"利率效应"为入手点,提供一种分析、预测利率水平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率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利率政策的效果如何,其数量关系如何描述?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央行近年来利率调整对广东地区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利率对物价、投资、消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率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利率政策的效果如何,其数量关系如何描述?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央行近年来利率调整对广东地区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利率对物价、投资、消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轨现阶段货币调控基准利率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逐一分析了我国转轨现阶段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利率作为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的基准利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最适于作为央行货币调控的基准利率;同时也指出,在我国现阶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要真正发挥基准利率作用,尚有待于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有待于央行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完善,有待于央行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实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央行数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后储蓄存款收益率直逼国债收益率.这种状况迫使国债发行利率作同向、同幅调整,储蓄存款收益和国债收益基本维持以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最近央行及物价部门不约而同发出了要防止通货膨胀的预警,而老百姓也担心手中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有关专家表示,一旦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储蓄存款利率,储蓄存款利率实际就成了“负利率”,在此情况下,老百姓需要及时调整投资和理财思路。实际利率变负值:存款会贬值专家指出,消费物价指数是考察通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去年物价指数总体上涨了1.2%,今年预计涨幅在2.2%左右,如果这一指数超过了居民储蓄存款利率,那么居民储蓄利率实际就是负利率。以目前1年期居民储蓄存款为例,其年利率为1.98%,扣除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只有1.58%。如果以今年消费物…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一季度,在世界经济运行出现减缓迹象、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以及中国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福建省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势亦有所减缓。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增幅回落影响了工业生产和GDP的增长。金融运行基本延续2004年以来的走势,储蓄存款和各项贷款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中增长的季节性特征;金融市场利率变化较大,集中体现了央行利率调整的政策效应和市场资金松紧度。最后,文章就福建省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今后需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受货币政策环境制约,特别是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时,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央行可能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控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利率区制的相依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利率区制内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和利率调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存在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政策偏好;在低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则不存在这种政策偏好,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甚至失效是导致此区制中央银行不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利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陆蓓 《上海金融》2007,(10):39-42
政策路径的信息沟通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央行只公布当前的政策利率,对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预测很少提及。本文分析央行政策路径构建的基础和沟通方式,通过比较各国央行在政策路径沟通实践上的差异,探寻制约央行公布政策路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是央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的一年。先后一系列利率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建设正逐步深化。为了解央行利率政策在基层的传导效果,我们对抚州各金融机构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本文拟从抚州视角,管窥欠发达地区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整利率水平、理顺利率体系内部关系和改革利率管理体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增强各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力,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近一个时期来,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储蓄存款利率管理松弛,不按政策、规定办事的现象。一些设在城镇的信用社、行(处)、代办所,擅自提高储蓄存款利率;有的信用社、行(处)、代办所、邮政储蓄部门开办有奖储蓄时,在规定应付储蓄利息总额之外再加奖  相似文献   

13.
储蓄利率政策效应实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安庆分行钟四清随着城乡居民金融意识的增强,利率变动尤其是储蓄存款利率变动对银行负债的主要成份─—居民储蓄存款会发生相当大的影响。自1993年以来,利率经历了两次大调整,1993年7月份全面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19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从近期市场利率波动总体状况看,其波动原因还不完全取决于央行政策性导向,而取决于资金市场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包含央行沟通、公众预期与金融资产价格的理论模型,基于统一的动态系统分析变量间的影响机理,运用R-vine-copula模型和TVP-SV-VAR模型研究了央行沟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沟通对不同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央行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债券市场效应要优于利率市场效应和汇率市场效应;不同政策意图沟通的金融市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短期金融市场效应合意且显著,长期金融市场效应合意但并不显著;中央银行沟通会通过资产价格渠道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且影响具有时变性。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1996年以来七次调低存放款利率,储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储蓄存款走势变化,将对经济金融运行及储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央银行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利率政策工具来对付通货膨胀。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选择的利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其浮动幅度;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提高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和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上升;调整或调控外币存贷款利率和外币债券利率;实行差别贷款利率,提高加罚息水平,改变贷款计结息办法;改变储蓄存款计息规则。建议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壮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受国家实施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呈下降趋势.储蓄存款的适度分流,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和改善投融资体制,是包括下调利率和开征利息税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储蓄存款的过度分流使金融部门长期形成的资金结构关系难以适应.因此,要采取措施使信贷存款在适度分流的同时,保持其增长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短期和中期资金市场纳入一般均衡框架,探讨了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央行投放的中期资金相比短期资金能更有效降低中长期利率,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四因子"中长期利率定价框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量化了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受MLF加权利率及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程度,为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确定中期资金投放规模和利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