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  相似文献   

2.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冯岚 《西安金融》2005,(9):28-29
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普遍未提足贷款损失准备金,因此监管当局在考核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时采取”影子考核”方式,即在计算资本净额时从资本中扣除未提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种方式在商业银行未提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础上相对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充足率的真实水平,但由于该计算方法只考虑到信贷资产,并未完全考虑到非信贷资产,即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将非信贷资产提取的减值准备在相应的风险资产中扣除,但在计算资本净额时却未对未提足的减值准备予以扣减,致使资本充足率被高估。如果要充分考虑到非信贷资产,资本充足率统计有以下调整:(1)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假设原核心资本净额为a,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为a′,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未提足部分为m,则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为:a′=a-m。  相似文献   

4.
朱丽 《投资与合作》2014,(1):144-14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逼常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破产,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谭亚勇  朱振聪 《会计师》2009,(12):34-35
<正>一、引言贷款减值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减值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监管部门要求按照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计提,对于专项准  相似文献   

6.
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使银行从追求存贷款规模转变为对利润甚至对经济增加值的(EVA)的追求,但是在无法确保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足额计提的前提下,这样的利润导向将很可能是存在偏差的,并会导致银行盲目扩大存贷款规模,出现利润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因此统一和规范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已经成为中国锻行业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关于资产碱值准备相关规定和各银行间政策执行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的贷款减值准备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表外资产回表加快和监管标准趋严等形势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加快,尤其近期若干事件的爆发也显示当前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规模大、增速快和处置难等特点,其中抵押类不良贷款也明显出现抵押资产价值不足、处置难度大等风险,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不良攀升承压之下,也为商业银行的抵押资产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评估机构、抵押资产、银行操作风险等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从评估机构、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准备表可以用来观察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资产风险防范能力。针对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的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本文就常见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从法律、制度及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是一次重大的会计制度变迁,商业银行的经营将随之产生一系列影响,而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来说,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本文基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分析了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新资产负债分类方式、新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监管的影响,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风险拨备即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资产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资产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成本中列支。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是两个重要的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  相似文献   

14.
银监会提出的“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审慎监管思路,把考核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作为工作重点。但是,商业银行在贷款五级分类上有许多偏离现象,需认真加以思考。一、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原因分析根据会计制度,当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需要提取减值准备去弥补损失,银行的税前利润为P1=P-ΣAiXRi这里P1为提取拨备后税前利润;P是拨备前账面经营利润;Ai指资产的五级分类情况,从A1到A5分别指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资产;Ri是指各类分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系数。如果一家银行一年…  相似文献   

15.
李俊 《审计研究》2023,(5):52-61
商誉泡沫是国有企业监管和审计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商誉泡沫问题,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分析了国有企业商誉的基本情况,并从商誉存量规模的潜在风险、商誉金额虚高、商誉减值准备延迟计提,以及商誉减值“财务洗澡”调节利润等方面剖析了商誉泡沫问题存在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从并购标的资产评估、商誉会计处理方式、商誉会计政策稳定性、外部监督不到位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从审计角度提出了防范化解商誉泡沫问题风险的对策建议:推动进一步稳定和优化商誉会计政策;推动加强对国有企业高溢价并购行为的监管;推动商誉管理过程中企业、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各司其职;在国有企业审计中高度关注虚高商誉和商誉大幅减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金融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包括:贷款、各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抵债资产。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大部分是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而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减项,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都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且在核算上又有重叠之处,在会计实务中难免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为在实务操作中能清晰界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的会计核算,笔者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提高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允许减值准备的转回。虽然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资产的定义和稳健性原则,然而无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这个规定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做了大量的修改:取消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提出了资产组概念、规范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程序等。从2007年开始,新准则已实施两年,那《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如何呢?本文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为样本,检验了《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首先,我们发现《资产减值》实施后,资产减值信息与经济因素的关系加强了。其坎,我们按照资产减值的经济原因将资产减值信息分解为正常的资产减值和超常的资产减值,我们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因素和稳健性因素后,《资产减值》实施后的资产减值信息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资产减值》实施前降低。这说明了《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使资产减值信息更加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刘月余 《济南金融》2006,(6):50-51,53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资产质量及其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使得股改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具体工作中,资产减值准备日常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衔接性不强,亟需改进。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贷款减值准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反映商业银行风险覆盖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随着巴Ⅲ系列监管规则在我国的实施,中小银行如何更加准确地理解会计准则及国际准则,合理选择计提模型,并有效实施运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相关规定(一)会计准则规定现行会计准则对贷款减值的规定主要是由国内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06——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及国际准则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作出的,两个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资产质量及其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使得股改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具体工作中,资产减值准备日常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衔接性不强,亟需改进.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