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实用性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当前我国依赖于劳动力要素丰裕这一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模式,对我国贸易条件、贸易所得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我国建立以科技创新促良好发展的贸易模式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姚建丽 《中国外资》2012,(20):39-4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是否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问题?本文将依据1980-2007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本文结合08年1-10月主要出口产品数量同比变化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模式产生的冲击并指出,只有将相对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抵御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是否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问题?本文将依据1980-2007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本文结合08年1-10月主要出口产品数量同比变化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模式产生的冲击并指出,只有将相对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抵御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不仅受贸易国生产成本优势的影响,还受其制度优势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优劣会影响对外贸易的交易费用.对我国及其他东亚国对外贸易与其主要制度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已经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走向了贸易大国的地位,应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以及政策制定因素融入到对外贸易理论并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这有利于稳固中国在东亚市场的经济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淮安市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文章基于淮安市出口贸易现状,通过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贡献率等的计算分析,指出地方出口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比较优势日益上升的高新技术行业两股力量来推动.通过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地方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协调产业发展、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冲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131-131
自入世以来,相对优势作为我国对我贸易的信条,对我国对外贸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但在相对优势理论指导下的贸易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详细的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及缺陷,并分析了中国的比较优势情况,提出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引进竞争优势策略,将比较优势化为竞争优势,加快创新,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存在比较利益“陷阱”,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出口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家市场份额分析揭示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为了实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增长,必须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8.
超比较优势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比较优势产品是国际贸易领域中一种客观现象。超比较优势产品不仅有其客观性,而且有其相对性。超比较优势产品的产生的原因既有先天的自然禀赋,也有后天的科技创新和发明,还有由于垄断或使用传统工艺所形成的超比较优势。世界上贸易强国均有其超比较优势产品,而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也必须发挥超比较优势产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很大比重,分析贸易结构成为分析贸易顺差的突破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从要素禀赋方面对贸易结构作出解释,依据这个理论,将行业出口份额与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美国对中国出口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从要素方面解释贸易顺差并提出提升贸易优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比较好地处理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发挥地缘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使得对外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浙江省GDP达到全国第3的位置(GDP达32000亿元),同期,对外贸易规模居全国第3位,其中出口规模排第3位,进口规模排第6位。近些年来,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现阶段,浙江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如浙江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受国家外贸政策影响大,小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抵抗风险能力弱,加工贸易的  相似文献   

11.
需求贸易理论与我国绿色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需求角度考查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作了分析探究,首先进行理论部分的介绍,简要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内容,然后对我过产业的比较优势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计算了2000年至2010年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这两种指标,分析我国的比较优势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中国近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通过对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四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在金融服务自由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正确认识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状况,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开放政策较快利用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出口的迅速增长。在开放条件下,特别是“入世”后,静态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将是自然的选择。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大力促进国内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加快出口比较优势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中国近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通过对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四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在金融服务自由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正确认识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状况,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各个部门1987~2009年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研究各部门对外贸易竞争力变化情况,探寻各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大多数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但我国比较优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中、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国内资本积累初具规模,资本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强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充分利用外部经济,促进国内产业与对外贸易协调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学说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一直占据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的核心地位,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比较优势"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议,为此,有必要明确比较优势的准确内涵,对其范围和所指作明确界定,澄清对"比较优势"问题的几个主要的认识误区,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较优势"学说,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现实经济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水平而建立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全面或很好地解释今天的实践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已不再适用了。相反,比较优势作为传统贸易理论的思想内核,如果经过科学的完善和发展,在今天乃至未来的较长时间内都仍将是整个贸易理论中最富解释力和说服力,因而也是最精彩、最富魅力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出现了失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迅速。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理想,对此应该合理利用有利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对外贸易战略,以此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其和世界经济发展相吻合。鉴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然后结合以往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基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制定的有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优化到竞争优化——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在比较利益“陷阱”,我国具有比较优化的机电产品出口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家市场份额分析揭示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为了实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增长,必须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化向竞争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