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6年,民生人寿在社会各界和新老客户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品牌.2008年,民生人寿分别获得2008年度中国10大最佳保险公司,2008年度最具成长性保险公司、2008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公司评选金融业TOP10、2008年度中国10大最佳保险理财产品计划、2008年度保险业最佳雇主和2008年度最佳服务保险公司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寿险”)发布了2022年ESG暨社会责任报告,全面展示了该公司在运营发展中面对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等领域的实践和成效。据了解,2022年,国寿寿险规模价值领跑行业,总市值稳居全球保险公司前列,ESG实践受到社会广泛认可,被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SCI ESG评为BBB级,处于国内寿险行业领先梯队,荣获“金紫荆奖最具投资价值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年度亚洲最佳寿险公司”等殊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接轨国际准则的“国寿ESG之路”。  相似文献   

3.
邢莉 《中国保险》2002,(3):22-24
1999年10月23日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问世后,新华人寿随之也推出了有别于传统寿险的"创世之约"投资连结型保险.不久,美国友邦保险、中宏人寿、中国人寿、金盛人寿、泰康人寿、太保也先后推出了分红保险.之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又推出了我国第一个万能型寿险产品--太平盛世、长寿两全保险.到目前为止,国内市场上已有由9家保险公司推出的分属于分红、万能和投连的3个大类的十几个投资类新险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软件产业领域,20年的企业不多,持续服务金融信息化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创软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09年,该企业成为唯一荣获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最佳技术创新奖"等四项大奖的软件企业.在金融信贷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可谓中国软件行业的"长青树".  相似文献   

5.
"保险第一股"花落谁家?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还没有一家保险上市公司.2001年,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多次表态,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尽快上市.平安、太平洋、新华人寿、华泰、大众、天安等多家保险公司都表露了上市的意愿.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今年保险公司上市会不止一家,"保险第一股"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6.
《大众理财顾问》2008,(7):30-30
分析 小张犯了购买保险的第一大忌:舍近求远,跨境投保.事实上,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层出不穷,有中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有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和农业险等专业公司.他的保险需求在国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台湾地区寿险营销员制度沿革 1962年,台湾地区寿险业开始准许设立民营保险公司,规定必须由经登记管制的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销售保险.由于管制严格,保险代理人与经纪人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保险公司实际业务需要,台湾地区主管机关在1963年规定: "凡为寿险公司承揽业务者,均可领取佣金,无须办理登记手续",此后,保险营销员制度开始在台湾地区兴起.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平安、太平洋、新华人寿、华泰、大众等多家保险公司明确提出了上市意向,其中太平洋保险公司目前已经结束了上市辅导期,而新华人寿、华泰等公司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在众多急于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平安、太保和新华人寿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保险第一股"最有力的竞争者. 其中,平安自1997年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海外上市,但始终未获批准.去年,平安对外透露了上市目标:将寿险部分在国内A股上市,并等时机成熟时将整个集团在海外上市.虽说凭借在业界的地位和其寿险近年来取得的骄人业绩,平安保险完全有足够的理由率先在国内踏足资本市场.然而,由于分业经营工作进度的迟缓,平安目前要上市还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6日,第七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评选结果在丽江揭晓,前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凭借快速、稳健的业务拓展和全面的客户服务,得到专家和市场的一致认可,荣获2012年度"中国保险创新大奖". 除了公司荣获的历史上第一个奖项之外,经过评选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公司开发出的3款产品也摘得3项产品大奖:前海海利年年两全保险(万能型)荣获"最具投资价值保险产品"奖;前海海富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荣获"最佳理财保险产品"奖;前海海逸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荣获"最佳养老保险产品"奖.此次前海人寿的获奖,除了在产品上大力推陈出新,也充分利用政策和自身优势,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了银保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段昆 《金融纵横》2001,(4):17-19
2000年是我国寿险市场非常活跃、最令人瞩目的一年。继1999年10月平安保险公司开了中国内地投资类保险的先河,推出中国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之后,其他保险公司不甘寂寞,纷纷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推出自己的投资型寿险产品,如中宏保险在2000年3月又率先销售分红保险,  相似文献   

11.
产品结构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保险监管部门进行的2008~2009年的业务结构调整工作主基调是降低新型寿险业务占比,注重传统寿险和意健险的发展等人身险业务结构的优化,未涉及到非寿险与寿险占比日益失衡的现实。企业会计准则将原保险合同分为寿险和非寿险进行核算,但是实务中,保险业界和学术界很少谈及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92年美国友邦从国外引入保险代理人机制以来,寿险业务中的个人寿险比例越来越大,这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保险代理人的销售.因此保险代理人在为客户介绍保险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宣导保险理念和知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保险代理人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寿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险公司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上海保险》2010,(1):F0003-F0003
日前,2009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暨“纪念建国60周年”保险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召开。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上海保监局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来自上海有关保险公司、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上海市保险学会会员2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截至5月6日,保监会已经批准11家保险公司开办了17项针对非典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这些针对非典的产品主要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保险责任主要包括住院津贴保险、疾病保险和身故寿险.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成立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一家相互保险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保险。2017年,又有3家相互保险社成立,分别经营寿险、财产险以及工程险。由于"相互保险热"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所以我国学者对相互保险公司业务的选择研究不多,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因此,相互保险公司应在哪些领域开展实践、适合经营哪些业务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盈余管理行为均能显著地缓解非寿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时存在替代效应,即不处于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7.
保险电子商务在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保险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底建立的首家保险信息网--"中国保险网"拉开了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1999年3月9日,国内首家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网险"的推出又预示了我国保险电子商务时代的全面到来.现在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中已有九成拥有了自己的主页,许多由风险投资乃至个人创办的保险网站也开始纷纷涌现,逐渐形成了以保险公司创建的专业型和非保险公司创建的平台型两种形式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模式,从而使保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转移市场主体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可以揭示与预警保险公司的风险,有利于保险市场的风险防范和稳定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尝试性的构建了中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并基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2012年度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报告,希望能为保险消费者的投保和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运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琳 《上海保险》2014,(12):43-48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费规模和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增加,保险主体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截至2014年6月,我国保险市场上已有71家寿险保险公司、64家非寿险保险公司以及10家再保险公司。激烈的竞争促使保险企业经营转型,从原来的"以保费规模为中心"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保险代理人流失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保险代理人达到146万多人,比2004年末减少3.62万人。全球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中国的保险行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其中,保险公司第一年的业务员流失率最高,甚至高达70%至80%。我国第一批保险代理人坚持做到现在的还不足10%,而一线代理人的流失率一般在80%。保险营销人员的高频率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家寿险公司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恶性循环,形成了很不稳定的用人局面,增加了保险公司对代理人培训费用的重复投入,从而导致保险公司业务的大幅波动、营业成本的持续攀升、寿险市场规模占有率下滑等各种负面效应。此外,保险代理人的流失使得代理销售的保单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即业界所称的“孤儿保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