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非寿险公司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非寿险公司赔款准备金调整的动机,并比较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方法改变前后公司实现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研究发现,非寿险公司存在实现盈余管理的现象,相比规避递延税收的目的而言,管理层故意调整公司当年赔款准备金数字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更为显著。当公司当期盈余表现差于前一期时,管理者倾向于低估当期赔款准备金提升账面盈余;若当期盈余表现优于前一期时,则高估准备金平滑盈余。在当年承保业务不佳,赔付率较高时,非寿险公司具有低估准备金掩饰承保质量的动机。2005年非寿险业务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的改变,显著增强了非寿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验证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配置,能够放松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小、成长速度快、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小的民营集团的成员企业,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大。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或地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其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没有放松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大的集团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5-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团多元化和国有控股是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及其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内部资本市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但却显著折损了公司价值,内部资本市场加剧了企业持有现金的代理动机;国有控股集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但却未能提升公司的价值;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现金持有量也偏低,但并非出于其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且呈现出显著的现金持有“多元化折价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考虑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此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发挥有赖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配股融资历来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为达到中国证监会的ROE标准,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利润调整,从而产生了配股盈余管理现象。配股盈余管理主要是上市公司在配股融资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政府有关的配股融资标准,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进行调节盈余的行为。它是在中国特有的融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在短期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但长期上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不稳定,从整个资本市场来看,融资盈余管理带来的是有限的资金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接班人计划,现任CEO突然离职导致企业不得不任命临时CEO代为行使职权。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聘任的临时CEO为研究对象,发现出于转正预期,临时CEO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并且更多地表现为正向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考察CEO个体特征后发现,临时CEO是内部委任和在上市公司领取薪水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临时CEO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制定接班人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科创板设立这一重要事件,本文考察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利用截至2020年底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作为实验组样本,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控制组样本,本文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板块公司,科创板公司IPO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这一结果说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盈利水平更低、融资约束更大和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公司中更显著,而且,科创板公司IPO时面临更低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和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后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下降得更明显。最后,我们的研究表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不仅影响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显著降低了公司IPO后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在丰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和公司盈余管理文献的同时,从公司信息披露角度深化了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理解,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2003—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区域金融发展程度和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文章的实证结果显示:1)国有企业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2)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资金管理能力,民营企业集团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本配置功能;3)对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不具有功能替代效应;4)而对于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功能替代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及预算软约束理论,以2011-2014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但是外部投资者没能有效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其反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国有企业弱化了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应计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表现更强,而真实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
田颖 《会计师》2019,(7):6-7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日益与经济、金融等交叉融合,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将管理者财务决策产生的原因引向非理性行为,更多的考虑管理者的背景特征。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根据管理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任期等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公司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帮助,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者团队建设,并为监管部门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规范资本市场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寿险投资组合运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保险历史、资本市场、法律环境不同,寿险投资组合结构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随着金融全球化的逐步展开,保险市场也趋于融合,各国保险投资组合结构的差别也逐步缩小,并显示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一、保险基金投资的证券化趋势加强 在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总趋势下,寿险公司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票据、抵押贷款等的比例逐渐缩小,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比例逐步增大,保险基金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0-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目标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研究了经济周期环境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经济周期环境下不同融资约束状况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实证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不同经济周期环境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具有非对称性,融资约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顺周期性变化,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逆周期性变化,并且经济周期波动对非融资约束公司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融资视角,分为融资约束和融资需求研究了融资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虽然融资约束和融资需求在理论上都可能导致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增加,但是由融资约束引发的盈余操控成本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由融资需求引致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样会导致较高的操控成本,但是由于需求较大,相应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效用水平也较高,其愿意承担更高的沉没成本,从而导致较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从理论上解释了融资对于盈余管理的双重作用问题。该结论在运用我国中小板企业2004-2012年的数据进行检验时成立。  相似文献   

14.
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基于集团产业战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资本市场本应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积极效应,但在我国却往往导致资源低效配置和大股东财富转移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效应并遏制其负面后果?就此问题,本文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及其边界条件,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的条件依存模型。本文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到集团产业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双重影响。其中,专业化产业战略可以降低集团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抑制内部资本市场的经理人代理成本和财富转移问题;而良好的投资者保护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的财富转移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股权结构分散导致经理人代理成本。本文最后就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终极股东特征、公司多元化与融资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研究表明公司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有助于缓解公司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的终极股东特征可能由于代理问题或由于加强内部资本市场功能而减弱或增强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考察不同终极股东特征下,非国有控制公司与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当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不偏离,或者当终极股东控制链层级较多时,非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显著强于国有控制公司。然而,当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偏离,或者当终极股东控制链层级较少时,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强于非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指出,控股股东的关系股东加剧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股东是否具有积极的一面,研究中尚缺乏关注.本文以2003-2017年间附属于系族集团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系族成员关系股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融资约束.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关系股东的系族成员,有关系股东的成员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低,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关系股东通过降低实际控制人与成员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内部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从而缓解所在成员企业的融资约束.本文揭示了关系股东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丰富了关系股东与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集团以集团总部为核心,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在分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目前国内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集中关注内部资本市场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功能,尚缺乏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经验证据。本文以2006-2007年沪深两市的系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普遍不高,并且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要显著低于国有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基于债务契约假说的分析框架,探讨企业地理分布对盈余确认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地理分布相对更加偏远时,在信息不对称加剧的影响下,融资约束会刺激企业选择更加激进的盈余确认政策;城市高铁开通有助于缩减时空距离,从而弱化企业地理分布在盈余政策选择中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地理分布对盈余稳健性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负债企业和低股利企业中更为明显,地理偏远企业采用激进的盈余政策主要是为了向资本市场释放利好信息,以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4-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并深入分析了市场时机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机理过程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显著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分析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发现股权融资渠道在缓解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不足的同时也造成了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最后,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0.
外刊文摘     
中国保险服务集团拟在美上市一家中国保险经纪公司将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此类公司。中国内地公司正利用资本市场为扩张融资。据悉,中国保险服务集团(China Insure Services Group,CISG)已邀请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负责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