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模式由"辖区监管"转向"行业监管"的背景,借鉴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辖区监管模式,分行业监管模式能显著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而且在受到重点监管和发布信息披露指引的行业内公司效果更好.这种监管模式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更显著,信息透明度的改善成为分行业监管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个重要机制.可见,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政策的实施已经成为健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内外部治理结构互动机制、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预;信息的不透明,信息公开性差;有关法规不健全;对金融机构的事前监管不够,没有形成对金融机构风险的预警系统;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协调不配合;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中存在缺陷.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尽快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使以行政单位为基础成为以法人单位为基础的系统监管;建立多元监管机制;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3.
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为依据,通过2008~2010年吉林省上市公司与全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比较,发现吉林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于全国水平。究其原因,与外部监管环境宽松和内部监管机构独立性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从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隶属地位等方面入手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自由竞争加速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监管框架内的适应性变革,其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混业风险;外部监管滞后和内部治理不健全有特殊的制度、市场、国情诱因。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构建"伞形+双峰"的监管主框架,在既有的分业机构监管基础上,引入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内部治理路径包括公司治理、股东资格、市场自律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当从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特殊性出发,构建综合监管框架,适当引入监管外包等创新性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量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金融化企业主动降低信息披露质量的行为特征十分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外部监管较为严格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规模较大企业中,金融化水平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小;而低融资约束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金融化水平更加敏感.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两条路径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谷溪  乔嗣佳 《财政科学》2021,69(9):55-73
本文从信息披露违规视角探讨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并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企混改有效降低了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违规严重程度以及违规频率.机制研究表明,国企混改抑制了信息披露违规动机,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稽查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治理情境下,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后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混改对虚假记载、推迟披露和一般会计处理不当三类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混改有效降低了股票换手率.本研究既为评价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提供了资本市场层面证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混改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0-2016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内控"水平"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内控"水平"的提高却具有"黏合剂"作用和"抑制调节"效应,即随着内控"水平"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逐渐被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会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即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非国有企业中内控"水平"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的促进作用更强.上述结果为全面理解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和内控"水平"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将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内控建设的加强和内部治理决策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披露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措施,保险行业监管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并促进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必要保证,承担着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保证责任。我国2010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政策的发布为研究行业监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提供了试验场。本文通过对政策出台前后的效果检验及政策出台后具体的行政处罚监管的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发现我国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政策的出台显著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不同性质的公司存在显著不同的政策传导效应;在具体的行政处罚监管行为中,只有严厉的监管行为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扬 《海南金融》2013,(3):32-36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简要回顾,从苏宁电器和双汇发展进行正反两方面案例分析,发现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与合规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披露格式化等问题,建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致力于引导上市公司转变和完善公司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奖优罚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央行职能调整后,建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揭示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助效应,提出为加强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双边或多边的磋商制度,紧急救助制度,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制度,金融信息披露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金融基本法规之间的协调制度以及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动荡加剧,暴露了部分市场参与者内部风险管理的漏洞。面临衍生业务发展的挑战,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突破了传统的以外部法规体系为主的监管思想,建立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市场参与者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并在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资本充足标准、改善信息披露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从刚  许荣 《金融研究》2020,480(6):188-206
公司治理机制被认为是影响公司违规的重要因素,然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公司违规概率,符合监督效应假说。经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公司违规倾向,显著增加了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职能做进一步分析发现:(1)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监督效应更为显著,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的监督职能与股权属性和保险机构股东治理存在替代效应,与外部审计师治理和董事长CEO二职分离存在互补效应;(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的监督效应在外部监管环境较差或者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本文既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公司违规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保险机构通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更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在披露审计鏊证意见时,明显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披露管理行为.因此,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避免披露过程中的披露管理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金融监管必然是国家专门监管和金融机构自律、市场的约束三有机结合的监管方式,这要求我们在宏观金融政策和微观金融基础两方面下工夫。但目前我国金融界往往只注重宏观金融政策方面,金融机构一出现问题,各方声音都是要求政府立刻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从宏观层面上加强监管力度。但有效的金融监管离不开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片面强调外部监管而忽视构建健康的微观经济基础这个治本之策,往往导致地度监管,陷入监管低效的怪圈。为此,在重视宏观金融体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从建立金融机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倡市场竞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来构建我国金融监管的微观经济基础,为宏观下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监管协调机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中国应在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市场准入、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重点业务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中,强化金融监管机制,建立起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监管的相互协调机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即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吴丹 《投资研究》2023,(1):138-160
财务报告问询函作为重要的一线监管措施,从多个渠道影响着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发挥治理效应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同时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提高现金持有,且治理效应渠道效果强于融资约束渠道。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收函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得到改善,研发投入以及现金股利支付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在高收函频率、低公司治理水平情形下更明显。财务报告问询函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文章将现金持有动机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一线监管领域,揭示了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机制,为监管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决策问题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语调操纵为研究视角,检验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有效抑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治理进而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此外,拓展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性质、分析师跟踪人数多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共同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