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是双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信息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有者为了在博弈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会要求经营者尽可能多地披露会计信息。在传统的"两权分离"模式中,解决股东经理之间利益冲突的常用方法是采用财务信息为基准制定经理人补偿契约。正是上述的原因,经营者需要定期对外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2.
王萍 《会计师》2010,(11):7-9
<正>近年来,会计信息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委托代理制。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并以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特征,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  相似文献   

3.
龙娟  陈榜 《会计师》2010,(1):22-23
<正>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断分离,委托代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使得投资者与经营者利益存在冲突,从而导致代理成本高昂。近年来,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较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和政策建议,但是本质上代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委托代理理论下经理人殴票期权的出现满足了经理人决策的过程控制与企业利润剩余的结果控制之间的统一在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频发会计失真事件,从银广夏陷落,到中天勤崩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致使会计行业陷入了信誉危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影响会计诚信的深层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独立性的缺失,是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一、缺乏独立的委托人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当事人一方为资产的所有者,是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是受托人或代理人。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受托人或代理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告成…  相似文献   

6.
陈勇 《财政研究资料》2007,(7):45-48,F0003,F0004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冲突,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管理理论研究激励问题是根据需求的不同研究不同的激励,现代经济理论则将人视为经济人,建立在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研究激励约束问题。阿罗(Arrow,1963)指出,“按企业的定义,委托人选择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形成一个团队,但他不可能期望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各种表现”。当关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时,委托人将企业授权给具有和自己不同目标函数的代理人管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也就是激励问题的缘起。本文将从产权与激励理论、团队生产与激励理论、信息不对称与激励理论、博弈论与激励理论等五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在激励理论方面的贡献做一简要回顾,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股东主权”治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投入者应独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关注的是股东利益保护。在该理论影响下, 公司财务治理也主要关注的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或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本文认为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机会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企业的财权配置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 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司价值增值问题与委托代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委托人总是希望代理人能够从公司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达到公司价值的保值和增值。而代理人往往要考虑许多非利润因素,因为他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经济后果,所以他很可能将公司资源配置到那些并非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这样就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长远财富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9.
PREFACE/前言公可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产生。出于对经营者代理行为不信任的考虑由所有者委托审计是最初的审计委托权定位。本文从独立审计委托人应具备的禀赋分析了公司三种两权依存状态下的审计委托权定位,认为除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时的强经营者状态下由所有者委托审计有其合理性外,在其他两权依存状态下将审计委托权赋予所有者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汪啸林 《武汉金融》2001,(12):38-40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国有银行运作低效率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国家作为国有商银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委托人,未能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目标,从而使国有银行缺乏提高运作效率的原始动力;目前对国有银行经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很不完善,使经理人员未能合格地履行国有资产经营代理人的职责;国有银行为强化系统管理、控制内部人控制所支付的代理成本过高。为提高国有银行的运作效率,必须实行国有银行产权的“人格化”经营;建立较为完善的银行经理阶层培育机制和考核机制;重构国有银行的系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国家)与银行经营者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文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合约设计中应包括以激励合同为特征的内部利益激励和以竞争性市场为特征的外部激励两个方面。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将银行的整体发展与银行经营者(代理人)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得银行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银行所有者的盈利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经济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经济结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当所有者不直接管理自己的财产而将财产委托给他人经营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将企业看成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所组成的整体,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看成是一种经济上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股票期权制的产生缘于解决委托代理难题,即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函数",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理人则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股份公司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委托管理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股东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的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代理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现代代理理论在财务管理一些重大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一、代理理论的目标及理论结构在讲述代理理论的应用之前,有必要先对代理理论本身有所认识。(一)代理理论的目标。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股东(即委托人)总是希望管理者(即代理人)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15.
闫培新 《理财》2002,(12):5-5
长期以来,我国审计责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审计责任的界定缺乏明确性,审计责任约束缺乏刚性。笔者认为,对审计责任进行分析,应从所有者、经营者、审计人员三方的委托关系入手。 一、所有者的双重委托关系与审计责任约束 在委托人、受托人和审计人员三方的契约关系中,审计契约和经营契约在委托关系上是并行的,在实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经济责任关  相似文献   

16.
崔花 《金融纵横》2005,(7):49-5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分析。依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于:第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在代理人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委托入的效用最大化,即所谓激励相客的问题。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代理成本、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构建激励约束模型已成为当今委托代理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以产权分离为特征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公司治理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及实务界的关注。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来看,各理论学派均对公司治理做出了贡献,学术界试图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产权理论等方面对公司治理的内涵予以阐述,但是各单个理论下形成的公司治理理论均很难完整的阐释今天的公司治理问题。本文在上述各种理论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理论,将各种理论基础结合起来以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一、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理论形成的基础现代股份制公司中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两权分离"的问题而导致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内部人控制”看会计信息失真:兼评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联生 《上海会计》1999,(12):45-46
一、“内部人控制”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内部人控制”是日本学者青木昌彦分析了70年代和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它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如厂长或经理、职工等)在事实上而非法律上拥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就有可能作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可见,“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部人控制”是由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20.
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在非对称信息经济学中,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激励机制求解的最佳契约方案.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将反洗钱工作中监管机构与义务机构之间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化,通过对该模型最优解的求解,分析反洗钱工作中监管机构对反洗钱义务机构最优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达到督促义务机构履职积极性的目的 ,进而达到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