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储备规模的科学合理性有待完善。粮食储备规模应与粮食生产保持反比例关系,即“丰增歉减”,从而解决“卖粮难”问题。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意增加粮食储备,因为增加粮食储备就意味着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而当粮食歉产、粮价上涨甚至于危及粮食安全时,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增加储备,甚至为了完成储备计划对储备价格不加限制,使得储备粮食不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进,这样粮食储备不仅没有起到调节供求关系、稳定粮食市场的作用,反而对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2.
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的专项资金。自1994粮食年度中央决定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以来,粮食风险基金在加强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据我们的调查,目前粮食风险基金在改革中也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资金来源渠道窄,拨补范围广,粮食库存难核实,基金拨付难到位,监督管  相似文献   

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新形势下,农发行应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重视信贷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4.
与大部分商品一样,现实中的粮食市场往往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流通市场,其供求关系绝非一个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层级的市场关系,而是一个包含着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多层经销商在内的复杂的市场往来关系。基于我国现阶段粮食市场双层流通体制运作的现状与具体特征,为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现阶段一方面有必要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对粮食购销市场的垄断局面和以力争形成竞争、活跃的粮食流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全国性与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粮食资源,大力开展省际间的产销协作,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起长期且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从事粮食的进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5.
朱兴 《金融纵横》2000,(6):31-3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调控市场。对粮食流通体制来说,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是政府实现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粮食储备对于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在丰歉年间均衡粮食供给,平抑粮价波动。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储粮备荒的传统,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对促进粮食生产,有效地保护广大农民利益,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形势及粮食市场的变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及问题.本文试图从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探讨粮食流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周书文  陈山旺 《理财》2003,(7):47-48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粮食供求总量、结构平衡和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顺价销售,在国内粮食市场仍然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持续偏低的情况下,国家实行在粮食生产区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做到以丰补歉,调节市场粮价。这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事关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粮价又成话题陈福贞,张浩──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渠道作用淡化;──财力不足,粮食差价不补,限价供应取消;──不法商贩借粮食市场混乱,哄抬粮价;──精粉、标粉、大米价格均高于国家最高粮价。──中国者百姓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往往谈...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市场经历了由国家全面控制粮食市场——粮食市场部分开放——市场全面放开的发展过程,粮食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粮食购销企业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在粮食购销企业中逐渐形成,粮食企业正朝着激活市场,搞活企业的改革目标逐步靠近,这些变革也使部分金融业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粮食价格进行研究,发掘其中的特殊规律性。由于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选取小麦作为研究对象,其他的粮食品种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考虑到需要研究数据的特征,本文选取的是小麦现货数据,取样时间:2009/01/05-2016/09/14。因为小麦价格的数据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所以本文采用的是计量模型中一系列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发现小麦价格具有ARCH效应,更进一步研究小麦价格的增长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GARCH模型,得出了关于小麦价格增长率的数学模型。而后是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定价模型,并运用定价模型进行政策评价以及预测2017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使用MATLAB完成的此问研究。先从理论入手,确立了下限为粮食的种植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上限为粮食市场价格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模型。接着利用模特卡罗模拟,预测下一年的平均小麦市场价格,作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上限。选取小麦平均种植成本作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下限。将模型确立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区间用来评价"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现都处于建立的定价区间,所以"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是合理的,并给出了对2017年的最低收购价格的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化,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实现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市场调节的部分逐步扩大,粮食价格实行了购销同价,这无疑对促进粮食流通从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流通受阻,粮食企业经营亏损,粮食资金被大量占压,农民卖粮难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的焦点问题。多年来,我国重视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解决粮食流通的问题,在市场上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价格自主调节的粮食流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粮食风险基金是国家为平抑粮食市场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而征收的专项资金。是各级财政对粮食补贴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自一九八九年开征以来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有了一定的征收基础,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平抑粮价,保证居民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04,(6):26-27
农发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积极支持各级储备粮体系的建立和储备粮油轮换的资金供应,立足辖内实际,认真履行政策性银行的神圣职责,积极顺应市场变化,以防范风险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手段,确保辖内三级储备粮资金及时供应和严格监管,使营业部储备粮油信贷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高效、稳定之路。  相似文献   

15.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的重大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系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把粮食生产者(即农民)排除在粮食流通市场之外。本文认为问题的关键症结在于农民仓储资产不足或仓储市场的缺失,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要着力注重仓储环节建设,它是粮食市场里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但长期来没得到应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结构的粮食仓储管理机制——仓单标准化的粮食仓储机构或行业,来弥补农村仓储市场的缺失。它将为粮食生产者提供参与市场的通道,能够极大提高粮食流通改革的效果、同时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一类新资产,实现农村仓单融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企业将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就有利因素而言,加入WTO将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增加;促进粮油贸易的发展;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就不利因素而言,加入WTO将加剧国内粮价波动;使粮油加工业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粮食企业的对应策略一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认识粮食问题;二是挖掘潜力,扩大出口;三是培育粮食市场主体,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四是推选品牌营销,扩大市场份额;五是加强企业内部改革,在竞争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7.
一、“订单粮食”起源 从1953-1984年统购统销制度、1985—1997年定购和价格双轨制,至1998年购销的市场化体制。199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四分开”。即实行粮食系统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帐分开。同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际上爆发的一系列粮食危机事件.我国粮食部门官员表示,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不可能出现粮食短缺。即便粮食年缺口高达2400万吨的广东省.也是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保障供应.粮食价格总体平稳。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销区农发行拓展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和粮食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已经并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粮改不断深入,非国有涉粮企业的介入推动了粮  相似文献   

20.
《广东财政》2003,(12):93-94
为推进我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省财政厅组织财政系统负责粮食财务管理的有关人员,在2003年10月下旬赴日本对该国政府粮食储备情况进行了考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日本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情况。通过考察,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