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8):29-30
针对近来银行“克隆网站”频现,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近日推出了能够实现硬件和软件双重隔离的USBKey客户证书。这个象U盘一样的“密钥”,可以没置与银行柜台操作不同的密码,即使不幸被“木马病毒”搜到证书的密码,也仍然可以保障资金安全。目前,该行已有6000多个“密钥”在使用。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贷记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以便捷、安全的特点,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同时也给银行和商家带来收益。但在贷记卡的跨国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完善,在此仅举一例,并提出改进建议。贷记卡在跨国使用时,需对客户交待清楚:如以“中国银联”结算,需使用密码,按当日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结算,事后存入人民币结清款项;如以“万事达”结算,不使用密码,按美元结算,事后先存足人民币,再通过800电话申请购汇清算。对以上区别,很多客户并不知情。客户在不完全知情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用卡,一是缺乏安全感,如“万事…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金融》2008,(10):38-39
问题:客户反映通过我行电话银行挂失卡账户(准贷记卡和借记卡)时,输入密码后系统提示“密码错”。  相似文献   

4.
徐博士答:电话银行中心系统涉及的密码分为以下几种:卡或账户原有密码、电话银行中心主密码、辅助密码。卡或账户原有密码是指可在柜面或其它银行机具上使用,用来确认客户身份、校验操作权限密码。该密码由专用密码系统负责生成和验证。电话银行中心主密码是专供客户登录电话银行中心使用。由于数据在电话网上传递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加密,因此存在泄密的可能。所以要求电话银行中心主密码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支票的时候,客户手中使用的不再是传统的支票簿,而是电子的“支票簿”。电子支票簿只是一个形象的称谓,它是一种类似于IC卡的一个硬件装置。卡片装置有一系列程序和设备,插入电子计算机的插口以后,客户通过密码或其他手段激活这个装置,使其正常运作。这个...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9日,工行湖北省襄樊市樊西支行营业室一片繁忙,一操外地口音的“客户”持一张异地卡来营业室办理取款业务,综合柜员胡忠勇按照操作程序为他办理。在客户输入密码过程中,胡忠勇发现读磁器读出的客户所持的卡号与系统内卡号不相符,这时客户已经输入密码完毕,交易成功。个人业务凭证(专用)打印出来后,胡忠勇核对时发现打印凭条上卡号和“客户”所持卡号不相符,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一段时间,一些网站纷纷转载一篇报道——《同一问题三种说法重置网银密码一波三折》。事情缘于一个客户网上购物时遗忘了支付密码,先后到工行三个网点询问,得到的回答迥然不同。A网点要求“买一个U盾才能解决”,B网点认为“要到开户行去办理”,C网点的回答很直接——“交20元钱就可以”,客户深为困惑和不满。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目前,客户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时,普遍采用通过客户输入预留密码来确认其身份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客户忘记密码就会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麻烦:客户不慎泄密或不法分子窃(套)取密码后取款,将导致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等等。鉴于此,近段时间以来,已陆续有客户表达了希望银行开发使用柜面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的意愿,应引起银行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使用支付密码系统,客户使用支付密码(以下简称密码)作为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密码审核付款凭证,确认出票人的身份,并利用实时清算网络系统(以下简称网络),实时进行结算。支付密码是将付款凭证的有关要素(印鉴除外),加上客户的关键标识,利用计算机技术,经过加密运算后,产生的一组数据。收票银行将支付密码和其他票据要素输入计算机,通过网络传给密码核算系统,确认后即可付款。支付密码系统的安全性,除了依赖于硬件安全和加密算法的难破译程度,还需要有较好的实施方法。多种加密算法就是一种可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龙卡贷记卡是建设银行龙卡系列产品之一,具有先消费后还款,消费免息的特点。一卡双币,境内外通用,是国际标准信用卡。它无论在功能创新,客户服务,还是价格制定等方面部充分体现了“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而且它拥有强大的功能优势。“约定还欺”,“境外消费境内人民币还款”。“约定账户购汇还欺”,“消费可选密码”,“电话挂失零风险”等充分考虑了客户的实际用卡需求,“临时调高信用额度”,“紧急现金援助”更是传达了对客户的贴心关怀。尤其是购汇还欺方面。方式较多,还救方便。当前贷记卡这一国际标准信用卡正逐步被客户认同并广泛使用。银行除了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用卡环境,提高客户的用卡意识。加强对贷记卡的风险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到“网上银行”去完成绝大部分现金以外的个人银行业务。但近日,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网上银行”虽然方便,但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牢记以下注意事项,可增加网上操作的安全系数:一是尽量不要在别人的电脑上使用“网上银行”,在网吧等公共场所更要慎用;二是使用“网上银行”后,切记点击“退出交易”键,可防止他人继续操作,更重要的是清除微机数据库中暂存的密码;三是设置“网上银行”密码时,最好同柜台、ATM机等场所使用的密码不一致;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也不…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已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微创新的时代,这种“微创新”更多的是能体现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的应用创新,而非传统的、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银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未来竞争也将围绕客户体验提升展开。本文结合客户账户的安全性需求、技术转换的可实施性和市场营销的可行性等方面,在客户账户密码设置方面进行探索,希望可转化为银行现实的“生产力”,赢得市场营销的“小甜点”。  相似文献   

13.
《金融纵横》2009,(4):I0045-I0045
将密码设置为家庭电话;网银登陆密码、交易密码和电子邮件密码完全一样;在网吧使用网银;办公电脑不设置开机密码,任何人都能使用;不安装杀毒软件,任电脑“裸奔”;对陌生电邮很好奇,想打开看看……  相似文献   

14.
柳懿 《甘肃金融》2011,(6):76-76
非柜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了解难。目前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要求客户通过柜台核验相关证件,填写相关协议,对客户身份进行初始识别,但网络交易过程可以不通过银行柜台,客户拥有密码或密钥即可得资金,该账户的实际使用人是否为最初开立账户的人,银行要做到“了解”客户存在难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06,(10S):71-72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触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编按]  相似文献   

16.
在网点的服务中,一些员工往往因为语言表述方式欠妥,而导致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满,甚至引发了纠纷和投诉。笔者就部分临柜员工语言表述方式中的几个不当之处略作剖析。"密码不对!"——这是客户输错密码后临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客户的确是输错密码了,但试想,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客户在输密码时把6看成了9,或本应按数字0的,却按到旁边的数字了,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仅告知客户密码不  相似文献   

17.
安浩 《中国信用卡》2008,(22):45-46
近年来,自动柜员机(ATM)犯罪愈演愈烈。本文从用户、银行、设备维护人员三个方面分析自动柜员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用户方面 1.正确认识银行卡 客户打开自己的银行账户需要两把“钥匙”,即银行卡(记录账户信息的工具)和密码。因此,预防银行卡犯罪首先要确保银行卡和密码安全。在自动柜员机提款时,应尽量靠近机器并挡住键盘,防止密码被偷窥。  相似文献   

18.
栗娜 《云南金融》2010,(9):62-62
2010年8月17日,云南省“使用支付密码、防范票据诈骗、保障资金安全促进企业发展——暨云南省支付密码推广使用启动仪式”在昆明市翠湖宾馆举行,标志着推广使用电子支付密码这一新技术在云南全面启动,今后使用这一新技术的企事业单位在账户资金支付的安全性方面将得到进一步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一米线”服务是指某一客户在银行、邮政局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其他客户必须在窗口一米外等候。这是银行、邮政局等窗口行业为防止客户个人银行账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被盗走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据了解,“一米线”在国外或国内发达城市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在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的地区,形势却不容乐观。笔对辖区内县级支行营业网点调查后发现。别说乡镇营业机构,就是县支行营业部也不见“一米线”的踪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用卡》2009,(2):78-78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推出了金穗如“易”卡。金穗如“易”卡是一款申请便捷的贷记卡,申请人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和农行借记卡,填写如“易”卡专用申请表,提交给农行网点即可。金穗如“易”卡提供最高达2000元的初始额度,除具备金穗贷记卡最长56天免息期、消费可选密码、挂失零风险、消费分期付款等基本功能外,还创新推出了“易申请、易使用、易还款、易提额”四大特色服务,让客户在繁忙的生活中体验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