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省南阳市张庄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进行的实地调查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支持体系脆弱,日常生活缺乏照料,精神生活匮乏。鉴于此,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各方合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显得日益重要.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构建中,关爱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村社区工作、农民工家庭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强大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普惠金融可以凭借其对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的金融支持优势,帮助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留住“爸爸妈妈”、“有一所像家的学校”、“有一群好亲戚”甚至“陪爸爸妈妈进城安家”.  相似文献   

3.
长期缺乏亲情和亲子互动的关怀,影响了农村留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致使其产生行为失范、社会交往不力、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等多种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与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关注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应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整合社会教育,注重针对留守学生的法律知识宣传和教育,以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探讨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蚌埠市周边县市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情感教育、学习成效、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四个方面。据此,本文从家庭、监护人、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从政府、家庭、社会的角色定位,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华平 《投资与合作》2010,(9):59-59,61
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进城务工后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留守儿童数最庞大,问题众多,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缺少社会关注,是亟需施以援助的特殊群体。社会和学校应该通过足够的关注、充分的研究和适宜的教育,用“特别的爱”温暖这个特殊群体,让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王堃  王彩霞 《中国外资》2011,(24):195-196
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留守现象的发生。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必然伴随着留守人员循环留守现象的发生。循环留守模式带来循环留守妇女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留守人员的恶性循环问题,势必影响我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以一个具有典型留守特点的山村为基点,从循环留守现象出发,分析了我国循环留守模式的特点,借助实地观察与访问调查所得,切实分析了留守妇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循环留守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求达到保障循环留守妇女权益、规范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徐玲 《中国外资》2012,(10):272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所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所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安庆市有“留守儿童”30多万人,为发挥社会力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安庆分行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号召,开展“共享阳光、共建和谐、共同成长”千名“留守儿童”结队关爱行动。成功帮扶结队“留守儿童”两名。通过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检查、辅导家庭作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贫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连片贫困、西部集中化的特征。我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自然资源禀赋缺陷、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对农村经济建设及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落后和文化贫困、农村弱势群体交换权利与社会权利贫困。马克思的社会帮扶贫困解决论、社会地位贫困影响论等反贫困理论对指导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应着力帮助我国农村摆脱贫困;(2)政府要赋予西部农村居民更多的社会权利和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都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对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4.5%,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下降22.8%,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1.82%。但由于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上升23.17%。为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应重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尽快扭转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所做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实施不同的方案。吉林省应从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塑造新农民;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多种形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加大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投入,改变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加快农村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实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也随即提上了发展El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进行解读,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政策遭遇困境的原因,重点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参保范围日益扩大,参保人数快速增加,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金额急增,财政负担加重.而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等公有资产的增值收益,本该属于村民的保障收益,却因为缺乏增值收益再分配管理,从而造成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资金严重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土地等公...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投资主要由人力资本投资、生产和生活投资两大部分组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异显著;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用于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方面投资的绝对额也在相应提高,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总体下降趋势。应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快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保障     
在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中,彼得·戴蒙德教授主张通过养老金相关参数的调整来适应未来养老基金支出增长的压力,方式是改善养老金待遇标准和税收规则以确保养老基金的精算平衡。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社会保障是退休后收入的基础,是防止贫困和失去保险机会的保障,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建立;第二,因为人们很少自愿进行养老金积累,年金化的强制性公共养老金就非常重要,一是能平衡终生收入,二是能够提供就业激励;第三,公共养老金计划对工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儿童、配偶和遗属有重要保障作用;第四,延迟退休能提高未来的消费,设计合理的待遇累进原则和退休审查制度会有助于增加劳动激励;第五,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再分配,较多的再分配会对工作生涯形成激励;第六,为实现精算平衡,应引入自动平衡机制来自动调整税率和待遇水平,以减少立法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各种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建设和谐农村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课题。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和社会管理效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保险业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就必须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推动、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农村减灾和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等与农村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宏观调控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而引发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仅契合了宏观调控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还符合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取向和实施机制。为缩小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以及克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区域性失衡与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实现体育领域中社会分配正义的价值诉求以及保障国民的体育基本权,应当通过健全完善发展规划法、财政法、税法及金融法等宏观调控法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