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FLIPSIM模型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和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与保险保障水平直接相关,保障水平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保障水平较高的农业产品可明显降低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与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相比,收入保险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优质小麦的市场需求,河南省近年来重点发展优质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在优质小麦的生产经营中,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业收入保险因其能够实现对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双重覆盖,未来将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险种。选取河南省优质小麦主产区2003-2018年的单产和强麦期货价格数据,确定优质小麦的产量和价格的边缘分布,并通过Copula函数确立产量和价格的联合分布,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收入数据,最后依据费率公式厘定出优质小麦收入保险在保障水平从70%提升到100%的过程中,纯费率从0.51%增加到5.76%,如将管理成本考虑在内,毛费率从0.64%变动到7.2%,费率的变动幅度大于保障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按照现行收入保险试点的政策要求,在85%的保障水平下,优质小麦收入保险的毛费率为2.31%,比传统小麦种植保险费率低3.69%,但保障水平反而提升50%,既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又能保证收益。如果将优质小麦最低限价补贴转化为收入保险保费补贴,不仅有利于降低财政负担,保障农户收入的稳定,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农业收入保险能够同时分散农户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农户预期收入,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阿克苏棉花为例,综合考虑产量和价格双重风险,运用Copula模型对我国经济作物收入保险进行定价。结果表明:阿克苏市棉花单产和价格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0.0491),Frank Copula函数为其最优联合分布函数;在100%的保障水平下,收入保险的费率(纯费率4.92%,毛费率7.1%)与产量保险费率(7.0%—7.4%)大致相当。最后进行了归纳和阐释,并对开展经济作物收入保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收入保险作为农业国内支持主要政策工具,受到许多农业强国的重视。美国自1996年推出收入保险产品以来,经过不断完善法律基础,形成了目前以普通作物、特色作物、全农场收入和区域收入为保障对象,基础产品和增强产品相结合,层次清晰、保障有力的收入保险产品体系,具有保险产品丰富性、保险标的有限性、保险选项创新性、收入确定市场性、保费补贴统一性、保险费率灵活性等特征。我国收入保险起步较晚,存在产品单一、覆盖有限、弹性不足等问题。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有必要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完善我国收入保险产品,增加保险品种、优化保险单元、取消标的限制、提高产品弹性,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收入保险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农业收入保险三种典型的农业指数保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各模式实施的经济社会背景、保障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三种典型的农业指数保险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对冲农业生产者面临的自然风险、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引起的收入波动,保障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各自也面临数据获取难、指数设定难等问题。文章最后从完善数据平台建设、优化保险合同设计和建立再保险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价格与农户生产行为以及保险行为的关系,重点考察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及道德风险的影响,结论认为: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和道德风险具有一定影响,农产品价格越高,在保险费率高于公平费率的情况下,农户投保积极性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正常生产行为获得的利润越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小。根据该结论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关注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农业保险稳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其所引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扭曲传统农业保险经营。建议采取价格保险的形式合理转嫁农户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应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克  吉利 《保险研究》2023,(5):9-19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物化成本保险的低保障向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高保障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主流产品形态成为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由今溯古,首先对成本保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理论辨析,然后梳理了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形态,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演变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自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探索实践了成本保险、价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保险公司解决高赔付问题、政府担心财政补贴压力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选择了物化成本保险的产品形态。但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保产量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保险保障的重点,应兼顾小农户需求继续开展成本保险,优化完善成本保险的“分阶段赔付”设计,并探索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8.
过去两年,"保险+期货"试点在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上取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保障水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新目标。本文对目前"保险+期货"模式的收入保障机制详细阐述,就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从提高保障水平和降低承保成本入手,对我国农产品收入保险的方案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该文件有六处提到农业保险,分别是第三部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之"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中提及的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及第四部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之"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中阐述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再保险、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保险能否引发农户生产行为转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方法和经济计量工具,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农业保险通过同一生产行为内部和不同生产行为之间的收入替代水平和农业保险补偿程度,从而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风险分散预期,从而对农户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行为产生固化作用。基于吉林省616户参保农户的面板数据,若以政策性补贴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转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补贴模式:一是高保障、低补贴模式;二是低保障、低补贴等模式;三是高保障、高补贴模式。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则宜采用高保障、适度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